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沈尹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沈尹默(1883年-1971年),中國書法家,早期嘗試派詩人。原名君默,浙江吳興人(今湖州)。早年留學日本,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和校長、輔仁大學教授。1949年後歷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等職務。「五四運動」期間從事新文化運動,為《新青年》雜誌的編輯之一,新詩作品多發表於《新青年》。1967年文革期間,因擔心「反動書畫」累及家人,將畢生積累的自己的作品以及明、清大書法家的真跡一一撕成碎片,在洗腳盆裡泡成紙漿,再捏成紙團,放進菜籃,讓兒子在深夜拿出家門,倒進蘇州河。沈尹默書法工正形草書,尤...
教育目的的演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中。 西洋教育的演進 文藝復興以前 希臘教育希臘教育強調全能的發展,自由的培養,因此在此時期的希臘人民大抵的教育目的為健全人格,發展德智體群美軍衡的人民。 羅馬時代羅馬有別於希臘的浪漫,強調實用的部分,教育之目的強調培養實用的技術人才,以及培養能言善道、富含知識的統治人才。 中世紀此時期的歐洲,主要是由教會領導的整個國家,此時期受教育的人多為神職人員,因此教育的目的便圍繞著神學為中心,培養的人才也以專業的神職人員,或是促使其擁有更豐富的知識及專長...
丁字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狀如丁字的褲子。為特定地區或特定習俗的穿著。如臺灣蘭嶼人民或日本相撲人士等。
火熱水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處境的困苦艱難。參見「水深火熱」條。如:「戰亂中的人民,過著火熱水深的生活。」
生靈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民生活於極端艱苦的困境。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一:「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靈塗地。」也作「生靈塗炭」。
國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國人民對創建國家及對國家有特殊功勛的人之尊稱。如中華民國以孫中山先生為國父。
見噎廢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因噎廢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呂氏春秋》一書為戰國時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各記所聞論述而成,種種異說雜陳於書中,為雜家之祖。〈蕩兵〉一篇主要論述用兵的重要,為辯駁墨家非攻之說而作。作者認為,父母若從不鞭打小孩,便無法禁止孩子的叛逆頑劣;國家若沒有刑罰,便無法禁止人民的相互衝突;天子若不行誅伐,便無法禁止諸侯之間的的暴力相向。所以一些必要的懲罰不應該廢除,只是在運用時必須有技巧。在用兵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聖明君王應擁有可除暴安良的軍隊,而非不需要軍隊。假使有人在吃飯時噎死,就禁止天下人飲食;有人在乘船時溺死,就禁止天下人乘船;都是很荒謬的事!那麼,有人因為曾有君王用兵喪失國家,就想...
既往不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既往不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孔子有個學生名叫宰我,能言善道。有一天,魯哀公問宰我:「土地神的牌位要用什麼木材比較好?」他回答說:「可以參考古人的作法,像夏朝時是用松木,殷商時期多用柏木,而周朝一般都是用栗木,意思是要讓人民『戰栗(通「慄」)』。」孔子後來聽到宰我這番話,覺得他隨便猜測古人的用意,毫無根據,十分不妥當,就說:「已做過的事就不便再解說了,已經完成的事也不便再挽救,而對已經過去的事更不便再去追究是非。」意思是要宰我說話小心,對沒有把握的事不要亂加臆測。「既往不咎」就是出自典源文中的一個成語,表示對過去的錯誤不再追究責難的意思。
改張易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弦更張」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董仲舒〈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據《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引)自古以〔人來〕,未嘗有以亂濟亂,大敗天下之民如秦者也。其遺毒餘烈,至今未滅,使習俗薄惡,人民嚚頑,抵冒殊扞,孰爛如此之甚者也。孔子曰:「腐朽之木不可彫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今漢繼秦之後,如朽木糞牆矣,雖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姦生,令下而詐起,如以湯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1>之,乃可鼓2>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3>之,乃可理也。當更張而不更張,雖有良工不能善調也;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
民生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關人民生活、國民生計的問題。如:「民生問題是各民主國家首要解決的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