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8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待思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假思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人黃榦在寫給好友的一封回信中,提到他細讀《中》一書的心得。大意是:《中》是子思子在家學中完全了解儒道的本末源流之後才寫成的一本書,書中詳盡闡發了聖賢之道的底細。全書從戒懼謹獨(心懷警戒恐懼謹守慎獨之道)講起,接著談到智仁勇三達德,最後以「誠」字作結。所謂「戒懼謹獨」,既不必勉強費力,也不用思考探求,一念之間,立刻就能體會箇中真意。初學的人果能勤奮懈地奉行把持,便得以完整保全上天賦與的本性。至於所謂「智仁勇」三德,以及「誠」之一字,只要加上講學力行的功夫,也就不難融會貫通了。「不假思索」就是直接摘自信中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不經過思考探求,立即做出...
下焉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次等的。相對於上焉者而言。《禮記.中》:「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宋.吳如愚《準齋雜說.卷下.五累說》:「下焉者困而不學,雖無所知見,而此心以不明為累,所謂下愚也。」
行屍視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沒有生氣活力,碌無所作為。明.凌濛初《紅拂記.楔子》:「俺執拂豪家歷數年,偷閱游賓整萬千,多是行屍視肉一般般。」也作「行尸走肉」。
僅辨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謂智力只能夠辨認豆麥。形容無知。見「不辨菽麥」條。01.隋.盧思道〈北齊興亡論〉︰「陸子駱提婆者,出於皁隸,本是靴工,愚暗短,僅辯(辨)菽麥。」 
樸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鄙陋、平。唐.杜牧〈賀平党項表〉:「臣僻左小郡,樸樕散材。」
亞里士多德的教育計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成脾氣暴躁而不節制,早婚生子,體能及智力每況愈下,其次,子女出生之間隔不應太長,也不應太短,應取中之道。 反對共產與共妻亞里士多德不願領教其柏拉圖那種奇幻式的異想,他反對家庭中無財產及無情愛的生活方式,有兩件事,實際上可以激起人心之興趣者此及財產及愛情,孩子若成眾人之子,那豈不等於沒人的孩子,寧可做一個真正別人的堂兄弟,也不願做一名柏拉圖的孩子。並且以幸福之追求為人生最高旨趣的亞歷士多德,也認為共產制度剝奪了人生的樂趣,若治產者恆無私人財產,即失去了樂趣,無樂趣即無幸福。加上共產社會的生活方式,會降低行政效率,因為個...
傅會穿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穿鑿附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穿鑿附會」係由「穿鑿」及「附會」二語組合而成。 「穿鑿」一語見於《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王吉,字子陽,西漢時琅琊人,他不畏權勢,剛直不阿,忠君敢言。宣帝時王吉被任命為博士、諫大夫,他認為朝中所以綱紀混亂,缺少章法,是因為那些俗無卓見的官吏,治理人民沒有根據,任意穿鑿,各取所需,因此禮義敗壞,難以修復。 「附會」一語則見於《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袁盎,字絲,西漢楚人。文帝時為郎中,以建言有名。在〈袁盎鼂錯列傳〉文末,太史公說:袁盎雖然不好學,可是他善於將古事融合時事,發表議論,並以仁愛之心為本體,常常徵引大義,慷慨激昂。 ...
方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方為木板,策為竹簡,皆用以記言記事。故以方策泛指書籍。《禮記.中》:「文武之政,布在方策。」也作「方冊」。
沉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壓制而埋沒。《抱朴子.外篇.廣譬》:「逸才沉抑,則與凡為伍。」《明史.卷二一九.張四維傳》:「於是四維稍汲引海內正人為居正所沉抑者。」
亂作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