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薪火相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師生授受不絕,或種族、血統、文化精神的傳承,綿延不盡。參見「薪盡火傳」條。如:「歷經數代的薪火相傳,該舞團的成就斐然,倍受世人尊崇。」
抱薪救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抱著木柴去救火。比喻處理事情的方法錯誤,以致雖有心消弭禍害,卻反使禍害擴大。《淮南子.說山》:「止言以言,止事以事,譬猶揚堁而弭塵,抱薪而救火。」《史記.卷四四.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也作「抱薪救焚」、「負薪救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格物致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究事物的道理,方能獲得不盡的知識。語本《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也作「格致」。
左顧右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魏.曹植1>〈與吳季重2>書〉(據《文選.卷四二.書中》引)植白:季重足下。前日雖因常調,得為密坐,雖燕飲彌日,其於別遠會稀,猶不盡其勞積也。若夫觴酌凌波於前,簫笳發音於後,足下3>鷹揚4>其體,鳳歎虎視5>,謂蕭6>、曹7>不足儔8>,衛9>、霍10>不足侔11>也。左顧右眄12>,謂若無人,豈非吾子壯志哉!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貴且快意。當斯之時,願舉太山以為肉,傾東海以為酒,伐雲夢之竹以為笛,斬泗濱之梓以為箏,食若填巨壑,飲若灌漏卮,其樂固難量,豈非大丈夫之樂哉! 〔注解〕 (1) 曹植:西元192∼232,字子建,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仔細、詳細。如:「諦視」、「凝神諦聽」。《三國志.卷一六.杜畿傳》:「民嘗辭訟,有相告者,畿親見為陳大義,遣令歸諦思之,若意有所不盡,更來詣府。」
投鞭斷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擁戴。我們不如暫時固守國力,生產整軍,等晉內部鬆動,再伺機攻伐。」苻堅很不以為然地說:「星象之事,不盡可信。至於長江,春秋時的吳王夫差和三國時的吳主孫皓,他們都據有長江天險,最後仍不免滅亡。現在朕有近百萬大軍,光是把馬鞭投進長江,就足以截斷江流,還怕甚麼天險?」苻堅不顧大臣們反對,執意出兵伐晉,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逼臨淝水,準備攻打東晉。東晉派大將謝玄、謝石帶領八萬精兵抗敵。苻堅輕敵,想憑藉優勢快攻,卻遭到晉軍頑強抵抗,並在「淝水」被晉軍打敗,前秦從此一蹶不振。後來「投鞭斷流」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吾之眾投鞭於江,足斷其流」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軍旅眾多,兵力強大。
撥雲見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撥去烏雲,重見天日。比喻除去障礙,重見光明。參見「撥雲睹日」條。《水滸傳》第二九回:「今日幸得相見義士一面,愚男如撥雲見日一般。」《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晚生得蒙老先生指教,如撥雲見日,感謝不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顯揚、獎勵。《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封聖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彩不表於後世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際限、盡頭。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唐.杜甫〈登高〉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