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2.23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喜出望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紅樓夢》第六四回:「次日命人請了賈璉到寺中來,賈珍當面告訴了他尤老娘應允之事。賈璉自是喜出望外,感謝賈珍賈蓉父子不盡。」
觸類旁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黃中松《詩疑辨證.卷四.鶴鳴篇》:「夫天下之理不盡於四者。即四者推之,觸類旁通,理無不該,事無不備,舉天下而措之,可也。」
過眼雲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事物消逝極快,不留痕跡。《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九:「盡道是用不盡的金銀,享不完的福祿了。誰知過眼煙雲,容易消歇。」也作「過眼煙雲」、「煙雲過眼」、「雲煙過眼」。
終南捷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劉肅《大唐新語.卷一○.隱逸》盧藏用始隱於終南山中,中宗朝累居要職。有道士司馬承禎者,睿宗迎至京,將還,藏用1>指終南山2>謂之曰:「此中大有佳處,何必在遠!」承禎3>徐答曰:「以僕所觀,乃仕宦捷徑耳。」藏用有慚色。藏用博學工文章,善草隸,投壺彈琴;莫不盡妙。未仕時,嘗辟穀練氣,頗有高尚之致。及登朝,附權要,縱情奢逸,卒陷憲綱,悲夫! 〔注解〕 (1) 藏用:盧藏用(?∼西元714?),字子潛,唐幽州范陽人。舉進士,但不得官職,故隱居於終南山。武周長安中,召授左拾遺。中宗朝,歷中書舍人,黃門侍郎,修文館學士。後因附太平公主,配流嶙表。出仕後專事權貴,獲譏於世。玄宗開元初卒,年五十餘。 ...
理直氣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喻世明言.卷三一.鬧陰司司馬貌斷獄》1>司馬重湘家貧,因此無人提挈,淹滯至五十歲,空負一腔才學,不得出身,屈埋於眾之人中,心中怏怏不平。乃因酒醉,取文房四寶,且吟且寫,遂成怨詞一篇,……寫畢,諷詠再四。餘情不盡,又題八句:「得失與窮通,前生都注定;問彼注定時,何不判忠佞?善士歎沉埋,凶人得暴橫;我若作閻羅,世事皆更正。」不覺天晚,點上燈來,重湘於燈下,將前詩吟哦了數遍,猛然怒起,把詩稿向燈焚了,叫道:「老天,老天!你若還有知,將何言抵對?我司馬貌一生鯁直2>,並無奸佞,便提我到閻羅殿3>前,我也理直氣壯,不怕甚的!」說罷,自覺身子困倦,倚卓而臥。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警世通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不盡的、未完的。如:「死有餘辜」、「心有餘悸」、「餘音繞梁」。
頭頭是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石門方《山靜居詩話》:「詩貴有不盡意,然亦須達意。意達與題清切而不模糊、措語妙者,則曲折如意,頭頭是道。」
融會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欲識其義理之精微,則固當以窮盡天下之理為期,但至於久熟而貫通焉,則不待一一窮之,而天下之理固已無一毫不盡矣。舉一而三反1>,聞一而知十2>,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今先立定限,以為不必盡窮於事事物物之間,而直欲僥倖於「三反知十」之效,吾恐其莽鹵滅裂,而終不能有所發明也。 〔注解〕 (1) 舉一而三反:指列舉一例而能曉喻其餘各事。見「舉一反三」。 (2) 聞一而知十:形容人稟賦聰敏,領悟力、類推力強。見「聞一知十」
息息相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關係極為密切或彼此契合無間。清.延君壽《老生常談》:「選古人五七古詩若干首,讀萬遍或數萬遍,熟其音節氣味,心解神悟,久久覺得……我之形神與古人之氣脈息息相關。」《清史稿.卷三八六.文祥傳》:「在彼有顧忌,覦覬亦可潛消,事不盡屬總理衙門,而無事不息息相關也。」
蕭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擬聲詞:(1)形容馬鳴聲。唐.杜甫〈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2)形容風聲。《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3)形容落葉聲。唐.杜甫〈登高〉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