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4.40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蟬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人脫去肉體軀殼,得道成仙。[例]小說中常記載賢人烈士蟬蛻成仙的事蹟
自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敘述自己生平事蹟的作品。[例]這本自傳的重點是描述作者早年在國外的經歷。
王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王充2 生平3 事蹟4 著述5 評價 王充字仲任。 生平 王充(27年-97年[1])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三年,約卒於和帝永元八年。字仲任,會稽上虞人,東漢哲學家。充六歲進學,稟賦聰慧,二十二歲時,位至縣一功曹,後歷任都尉、郡功曹,因諫爭不合引去。《後漢書˙王充王符仲長統傳》既其曾至京師,受業太學,師事扶風班彪,然其學多不類當時重經說讖緯的學風,多不見容於當世。三十三歲時返家,發憤著述《論衡》一書。著有《譏俗節義》、《政務》、《論衡》、《養性》等書。但只有《論衡》保存下來。近人黃暉撰《論衡校釋》30卷,是較為通行...
孜孜不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孜孜不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書經》,或稱《尚書》,相傳由孔子所編定,上記堯舜及夏商周三代,下至秦穆公時代的典謨訓誥。〈益稷〉篇記述大禹治水的事蹟。舜聽了臣子皋陶的謀議,於是也要禹說一些美言。禹跪拜行禮說:「我沒有什麼好說的,我只是每天勤勉不懈地工作。」皋陶說:「這是怎麼說?」禹回答說:「浩浩蕩蕩的洪水包圍了高山,淹沒了丘陵,人民被困在洪水裡。我陸行乘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輦,順著山間荒涼的小徑砍樹作成路標。和益一起送上生鮮的魚鱉鳥獸給人民。我疏通九大河川,讓洪水順利流入四海;挖通溝渠,引導水流入河川。和稷一起教人民播種穀物,並分送生鮮的食物給人民,使人民交易物資,互通...
沈葆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事蹟2.1 開山撫番2.2 人口遷移政策的改革2.3 臺灣行政體制的改革2.4 加強軍事防禦3 參考書目 生平沈葆楨(1820-1879),字幼丹,又字翰宇,福建侯官(今福建市)人。於咸豐六年(1856年)於江西任職九江知府,追隨曾國藩與太平天國作戰。同治六年(1867),任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楨任職期間,陸續造出軍艦萬年清、湄雲、福星等多艘軍艦。同治十三年(1874年)5月,授命來臺擔任欽差大臣,以處理牡丹社事件,其為日本人與原住民的衝突。之後在臺灣有一連串的交通與軍事等各項建設。沈葆楨於光緒五年(187...
痛失干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遺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稱由古代遺留後世的文物、事蹟。如:「《詩經》、《楚辭》是我國極寶貴的文學遺產。」
追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追想懷念。[例]他捨身救人的英勇事蹟,留給後人無限的追思。
劉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劉歆,(約前50年-後23年),字子駿,西漢末年人,劉向之子,後改名劉秀,因當時有人預言「劉秀」將會取代王莽,恢復漢朝,曾被一度認為預言中的「劉秀」乃是劉歆,但後來事實證明「劉秀」乃是漢光武帝劉秀,並非劉歆。 事蹟 劉歆在古代典籍分類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貢獻,在當時積極推行古文經學。劉歆跟隨其父劉向整理秘書,他將左丘明的《左傳》(即《左氏春秋》)拿去解釋孔子的《春秋》,清代學者劉逢祿乃懷疑《左傳》遭到竄亂,引起論戰。康有為認為東漢以來經學,多出劉歆偽造,是新莽一朝之學,非孔子之經。而章太炎、梁啟超等人都把劉氏父子...
國立仁愛高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校位於南投縣仁愛鄉著名的霧社風景區 近鄰萬大碧湖,遠眺合歡晴雪,山翠水碧,景色宜人。民國21年創校,歷史悠久,現在設有農場經營、園藝、森林、家政、土木、觀光事業六科。目錄1 英文名稱2 特色3 教育目標4 辦學理念5 核心價值6 行動策略7 校訓8 校徽9 榮譽事蹟10 學院系所11 願景12 參考資料 英文名稱National Ren-ai Vocational Agricultural Senior High School 特色本校是一所處於高山上小而美的學校,共設六個類科18班,學 生約六百人,大多來自南投縣、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