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JAV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性,改用介面取代,增加垃圾回收器功能。在Java SE 1.5版本中引入了泛型程式設計、型別安全的列舉、不定長參數和自動裝/拆箱特性。昇陽公司對Java語言的解釋是:「Java程式語言是個簡單、物件導向、分布式、解釋性、健壯、安全與系統無關、可移植、高效能、多執行緒和動態的語言」Java不同於一般的編譯語言和直譯語言。它首先將原始碼編譯成位元組碼(bytecode),然後依賴各種不同平台上的虛擬機器來解釋執行位元組碼,從而實作了「一次編譯、到處執行」的跨平台特性。在早期JVM中,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Java程式的執行效...
放浪無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的壞話,孝王很生氣,就把鄒陽交付官吏辦罪。鄒陽擔心死後要承擔莫須有的罪名,於是就在獄中上書梁孝王,列舉許多古代的君王、賢人,他們彼此之間的信任或猜忌,都為國家帶來了不同的影響。而當今的國君,也沉湎於阿諛諂媚的言詞之中,牽制於姬妾近侍的包圍之下,使得「不羈之土」─那些賢能而不受拘束的士人,宛如良馬與牛同槽共食一樣,賢愚不分。這也是周朝隱士鮑焦之所以對世道忿恨不平,對富貴毫不留戀的原因。因此他勸諫梁孝王,不要聽信小人的讒言,應該與賢臣們肝膽相照,共同治理國政。梁孝王在看了這封書信後,就派人把鄒陽放出來,並且成為他的貴賓。後來「放蕩」和「不羈」典源被合用成「放蕩不羈」,用來指豪放而不受拘束。又被用...
不遑枚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目繁多,不能一一列舉。如:「一個意念,符號可以多至不遑枚舉。」
混融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欲僥倖於「三反知十」之效,吾恐其莽鹵滅裂,而終不能有所發明也。 〔注解〕 (1) 舉一而三反:指列舉一例而能曉喻其餘各事。見「舉一反三」。 (2) 聞一而知十:形容人稟賦聰敏,領悟力、類推力強。見「聞一知十」
隳肝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梁士彥及元諧等人仍有謀反之心,於是寫了〈天命論〉,詳論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於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順人心,所以能夠建立邦業,造福萬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為四方臣民諸侯的愛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讖語為證,因為隋文帝對人總是坦誠相待,忠貞不二,所以才能完成帝業,統治天下,以此勸梁士彥等人打消謀反的念頭。後來「披肝瀝膽」被用來比喻赤誠相待,忠貞不二。
教師自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討論,完成「專業成長計畫」。這個計畫,不但要求教師進行某些成長活動並鼓勵運用「教學專業資源檔」中所列舉的資料,最後確認每一個共同合作者,在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所應負的責任,及每一項成長活動完成之日期。「專業成長計畫」表上所列每一位共同合作者,必須確實執行成長計畫中所指定之任務,包括教師在職教育活動,協助教學者努力改進教學。在完成「專業成長計畫」之後,教學者和評鑑者及共同合作者一起開會檢討執行成果。這個步驟一方面肯定教學者所獲得的成就,另一方面也為下一個新的評鑑循環做準備。 參考書目張德銳著/教學專業發展評鑑系統,頁9-1...
下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下面列舉的。如:「下列幾點請確實做到。」
老年痴呆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活- 不要停止用腦, 多用腦思考、多學習新事物 如何治療老年痴呆症?大原則:及早診治針對成因 及 列舉出的各樣問題治療主要做以下幾點:保存尚未喪失的能力 ( Preserve Existing Skills )令退化減慢保持生活質素不降低針對列舉出的各樣問題去作出治療 ( Problem Orientated )支持關顧者治療方法:藥物幫忙家人作關顧者及去策劃將來的護理緬懷治療現實導向治療日間醫院支持小組
新托福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答相關問題。考生有20秒鐘的準備時間及60秒鐘的回答時間。例如,考生先聽取一段行銷課的上課內容,教授列舉了兩種進行市場調查的方式,考生必須針對上課內容做出摘要,並建立例子與主題的關連性。考生可以在聽取題目時作筆記以幫助答題。在準備和答題的過程中,螢幕會顯示剩餘的時間 。寫作 (Writing)新托福的寫作測驗要求考生在50分鐘內完成兩篇作文 。其中一篇作文與現行托福的寫作方式相近,考生必須在30分鐘內就某一主題闡述自己的論點,字數要求為300字以上。另一篇屬於綜合式題型,考生首先有三分鐘的時間閱讀一篇文章,之後聽取一段與...
志同氣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志同道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志同道合」原作「道同志合」。《論衡》是漢代王充所作,〈逢遇〉篇主旨在說想要在政治上一帆風順,要有好時機,遇到一個提拔自己的人,才高行潔,不保證能夠當官。王充列舉虞舜、許由二人,都是唐堯時的聖人,但虞舜繼承帝統,許由卻遁入山林;太公、伯夷二人,都是周朝時的賢人,但太公受封,而伯夷卻餓死首陽山下。雖然都是聖者賢人,彼此理想、志趣一致,但是同中有異,合中有離,人的境遇不同,結果也就迥異,終究都是取決於出生能否逢時,所遇能否得人。後來「志同道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出現「志同道合」的書證如宋.陳亮《陳亮集.卷一九.書.與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