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雙重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倫理議題3 關鍵字4 參考文獻 定義所謂雙重關係(dual relationship),意指諮商師與個案之間除了諮商專業關係之外,還同時或相繼扮演兩個或以上的角色,例如:師生關係、督導關係、上司與下屬、親密關係與性關係等,但其種類不限於上述所列舉的角色,可能還有商業往來或其他關係。當諮商師與個案之間存在有兩種或以上的關係時,可能會對諮商關係造成損害,此關係可能在諮商歷程開始之前或之後發生,但兩者皆不符合專業倫理。 倫理議題雙重關係之所以為違反專業倫理之行為,主要的理由是會妨礙專業判斷以及有剝削當事人的危險...
頑冥不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冥頑不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憲宗時,韓愈因建議皇帝不要迎佛骨,被貶任潮州刺史。韓愈到了潮州後,關心民間疾苦,深受人民愛戴。那時,潮州鱷魚為患,傷害人畜。韓愈知道後,寫了一篇〈祭鱷魚文〉,列舉鱷魚殘害老百姓的罪狀,告知鱷魚,牠們的行徑已經危害到百姓,勸鱷魚們即日起搬遷。如果約定的時間到了,鱷魚還不搬遷,那就證明牠們冥頑不靈,韓愈要派大批人馬,用強弓毒矢將鱷魚殺掉。據說,數日後鱷魚集體搬離,潮州再無鱷魚為患。後來「冥頑不靈」被用來指愚昧頑固而不通靈性。
示範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所沒有之設備 優點1.提供學生最直接、第一手之觀察學習2.提供多元化之學習經驗,包含告知、聆聽、列舉、討論、詢問、澄清、舉例和操作等3.由於具有多項溝通之功能,能夠適合於能力差異較大之學生群體4.學生可參與教學活動,對教學之過程能增加印象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示範教學法英文關鍵字: Modeling 參考資料張添洲/著。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2000年初版,頁245-246。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證嚴法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靈成長方面的書籍。證嚴法師的著作,多以行走各地所見所感,搭配闡述事理,易於閱讀且深入淺出。(註3)茲列舉部份作品如下: 講釋佛典三十七道品講義無量義經父母恩重難報經佛門大孝地藏經四十二章經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慈濟發展真實之路─慈濟年輪與宗門慈濟法髓 語錄類靜思語靜思晨語齋後語 心靈成長靜思、智慧、愛行經知路清淨的智慧生命的至情人有二十難一秒鐘和一輩子自在的心靈人間菩薩心寬念純與地球共生息撒下好命的種子證嚴法師說故事系列 參考書目註1. 慈濟全球資訊網 http://www.tzuchi.org.tw/註2. 維...
個別化教育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準,在數個學習領域內決定年度長程教學目標,並設計課程的內容。 短程的教學目標根據年度終點目標,詳細列舉每日教學活動的目標。 特殊教育服務提供特殊教育安置的方式,如:自足式特殊班、資源班、住家、住院教學,並說明學科重點,每日﹝週﹞實施特殊教育的時數等。 教育相關服務包括交通、語言治療、物理治療、每週服務次數、時間等。 實施日期和期限實施的日期包括開始、結束、期限長度應明白記載。 評鑑標準和程序評鑑必須以教學目標作根據,長、短程目標均需加以評鑑。
有始無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大雅.蕩》這篇詩的〈詩序〉作者,一般認為是召穆公所作。召穆公有感於周朝王室敗壞,在位的周厲王又暴虐無道,作者於是假借文王的語氣,列舉商朝紂王種種惡行,藉以作為周朝君王的警惕。〈蕩〉詩的第一章說到:偉大的上帝,替人民選立了君王。當君王暴虐無道時,他的命令也就邪僻不正,以此教導百姓,都變得沒有誠信。每個國家建立初期的君王,沒有不好的,但是很少能好到底的,到了後來就會出現敗壞先人祖業的君王,導致國家走向敗亡之途。後來「有始無終」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做事半途而廢,不能貫徹到底。另外《戰國策.秦策五》有一段文字,舉智伯、夫差、梁惠王三人,能始不能終之例,以證「詩云:『靡不有初,鮮克...
放浪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的壞話,孝王很生氣,就把鄒陽交付官吏辦罪。鄒陽擔心死後要承擔莫須有的罪名,於是就在獄中上書梁孝王,列舉許多古代的君王、賢人,他們彼此之間的信任或猜忌,都為國家帶來了不同的影響。而當今的國君,也沉湎於阿諛諂媚的言詞之中,牽制於姬妾近侍的包圍之下,使得「不羈之土」─那些賢能而不受拘束的士人,宛如良馬與牛同槽共食一樣,賢愚不分。這也是周朝隱士鮑焦之所以對世道忿恨不平,對富貴毫不留戀的原因。因此他勸諫梁孝王,不要聽信小人的讒言,應該與賢臣們肝膽相照,共同治理國政。梁孝王在看了這封書信後,就派人把鄒陽放出來,並且成為他的貴賓。後來「放蕩」和「不羈」典源被合用成「放蕩不羈」,用來指豪放而不受拘束。又被用...
問思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證明應用4 四、價值判斷及選擇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一、引起動機及概念分析1.引起動機。2.列舉事實(或次要概念)。3.討論分類。4.確定名稱。 二、歸納統念1.整理資料。2.提出假說。 三、證明應用1.證驗假說。2.應用統念(通則)。 四、價值判斷及選擇問思教學法最重要的活動是歸納統念。所謂統念,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概念所組成的通則,它通常敘述此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間的相互關係,因此一個統念(通則)必須具備下列三個條件:1. 是以敘述性句型的方式來表示。2. 包含兩個以上的概念,及其彼此的關係。3. 是一個可被廣...
不可枚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勝枚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勝枚舉」原作「不可枚舉」。「枚」是計算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個」,「枚舉」即是一個個地列舉出來。宋代王楙在《野客叢書》中,追溯一些俗語的可能來源。王楙舉出古書中的相關資料,類似的說法很多,實在無法一一舉出,也就是「不可枚舉」。後來「不勝枚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舉出。「不勝枚舉」較早的書證如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七.藝文志脫漏》:「而宋人撰述,不見於志者,又復不勝枚舉。」
道德討論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發展出更成熟的道德判斷能力。 教學過程 引起動機引起學生心理上有解決問題呃意念,可針對單元目標,列舉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一些行為實例說明,或請學生提出個人的經驗,供全班同學分享。 呈現故事應符合四項規準:故事情節宜盡可能簡單、有趣,使學生能迅速掌握故事大意。故事呈現有關道德或倫理價值衝突的情境,最後沒有單一而顯著的,或為某種文化所贊同的正確答案,促成學生彼此之間的爭論和意見的不一致,已產生道德思考模式的改變。故事內容應涵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道德問題作為討論的核心。必須提供選擇行動的機會 提出兩難困境問題並分組問題應包含兩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