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居心叵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叵測」:《新唐書.卷二○○.儒學列傳下.尹愔》尹愔,秦州天水人。父思貞,字季弱。明《春秋》,擢高第。受學於國子博士1>王道珪,稱之曰:「吾門人多矣,尹子叵測2>也。」以親喪哀毀。除喪,不仕。左右史張說、尹元凱薦為國子大成,每釋奠,講辨三教,聽者皆得所未聞。遷四門助教,撰《諸經義樞》、《續史記》皆未就。夢天官、麟臺交辟,寤而會親族敘訣,二日卒,年四十。 〔注解〕 (1) 國子博士:職官名。在國家最高學府裡講學的教授。 (2) 叵測:難以預料、不可測。叵,音ㄆㄛˇ,不可。
垂涎三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賈誼《新書.卷四.匈奴》匈奴之使至者,若大人降者也,大眾之所聚也,上必有所召,賜食焉。飯物故四五盛,羹胾膹炙,肉具醯醢,方數尺於前,令一人坐此,胡人欲觀者,固百數在旁。得賜者之喜也,且笑且飯,味皆所嗜而所未得也。令來者時時得此而饗之耳。一國聞之者、見之者,垂涎而相告,人悇憛1>其所自,以吾至亦將得此,將以此壞其口,一餌。 〔注解〕 (1) 悇憛:音ㄊㄨˊ ㄊㄢˊ,憂愁。
庸人自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唐書.卷八八.陸元方列傳》有小吏犯罪,但示語而遣之。錄事1>白曰:「此例當合與杖2>。」象先3>曰:「人情相去不遠,此豈不解吾言?若必須行杖,即當自汝為始。」錄事慚懼而退。象先謂人曰:「天下本自無事,祗是庸人擾之,始為繁耳。但當靜之於源,則亦何憂不簡。」前後為刺史4 >,其政如一,人吏咸懷思之。 〔注解〕 (1) 錄事:職官名。舊時各官署繕寫文件的官員。 (2) 杖:古代的一種刑法。用棒子或竹板打犯人 (3) 象先:陸象先(西元665∼736),字崇賢,陸元方子,唐.蘇州人。歷任戶部尚書等官職,為政尚仁恕。諡文貞。 (4) 刺史:職官名。古代糾察地方官員之官,後沿稱地方長官。
庖丁解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枝經肯棨之未,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禮記.祭義》:「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經。表示行為、動作已經發生、進行過。如:「似曾相識」。《公羊傳.閔公元年》:「莊公存之時,樂曾淫于宮中。」《史記.卷一○一.爰盎鼂錯傳》:「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熟悉、知曉。如:「不諳水性」。唐.王建〈新嫁娘詞〉三首之三:「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老殘遊記》第一四回:「只因但會讀書,不諳世故,舉手動足便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可。表疑問的語氣。《晉書.卷七九.謝安傳》:「既出,(桓)溫問左右:『頗見我有如此客不?』」《洛陽伽藍記.卷三.菩提寺》:「上古以來,頗有此事否?」
歷歷在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高啟〈姑蘇雜詠序〉:「偶得郡志閱之,觀其所載山川、臺榭、園池、祠墓之處,余向得於煙雲草莽之間為之躊躇而瞻眺者,皆歷歷在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