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執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堅守、固守。宋.范仲淹〈上時相議制舉書〉:「然必顧瞻禮義,執守規矩,不猶愈於學非而博者乎!」《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崔家興哥一去十五年,不通音信,今興娘年已長成,豈可執守前說,錯過他青春。」
持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固守節操。
石城湯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此各城必然紛紛投然,不戰而勝。』武臣應該會同意我的做法,所以我說你可以免死了。」原文中「必將嬰城固守,皆為金城湯池,不可攻也」,便是說各城官員都將會圍城堅守,使得各城變成「金城湯池」,難以攻下。另外在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中,有引《孫子》金城湯池之說,不過於《孫子》原書中未見,故置於參考資料。此處「金城湯池」亦是形容城池堅固。「金城湯池」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被用來形容堅固險阻的城池。
貞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固守正道,堅貞不移。《易經.乾卦.文言曰》:「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文選.桓溫.薦譙元彥表》:「竊聞巴西譙秀,植操貞固。」
補殘守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固守舊有的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進變通。漢.荀悅《前漢紀.卷二九.前漢孝哀皇帝紀》:「至於國家大事,則幽冥莫知其原,然猶補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忘從善服義之公心。」也作「保殘守缺」、「抱殘守缺」。
失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收復、固守
靳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吝惜固守。《晉書.卷四九.嵇康傳》:「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唐.王諲〈柱礎賦〉:「無靳固而守樸,非昭章而眩明。」
貞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固守正道,志節堅定的人。漢.秦嘉〈贈婦詩〉三首之二:「貞士篤終始,恩義可不屬。」也稱為「貞人」。
蹈赴湯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張應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將士保衛疆土,他說:「對於能固守城池及戰勝敵人者,要給予爵位以示獎賞;對於能攻陷敵方城池者,要贈予所得的財貨以增加他的財富與權勢。唯有如此,才能使將士們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不顧生死的為國效忠。」後來「赴湯蹈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但也有學者以為,「赴湯蹈火」一語應源自《傅子》。據載,東漢末年豪強四起,劉表佔領了荊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韓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虛實。韓嵩對劉表說:「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會堅守節操,為達使命而不顧艱難危險。這裡的「赴湯蹈火」,意思同樣是奮不顧...
習故守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固守常規。如:「他為人一向拘謹,又只知習故守常,顯得不夠積極。」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