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立羅東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主化的領導、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化的行政、透明化的決策,共謀教育之發展及品質之提升。技能掛帥 證照本位 確立技職體系基本核心價值,鼓勵學生取得技能證照,提升證照獲證率至80%以上,朝90%以上邁進。學識優先 奠定基礎 提升學生競爭力,重視基本學識能力提升;學生升讀技專校院90%;鼓勵學生取得英檢、資訊證照,充實自身國際及未來競爭力。社團志工服務 多元面向 推動社團服務護照,多元社團,並與社區結合,服務社區,全面提升學生社會服務和人際能力,為未來公民生活做好準備。發展體育 成效顯著 重視體育,教師組織有羽球隊、網球隊...
情境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課程的世界則遼遠廣大;4.學生的生活聯貫而一致,課程則分門而別類。因此,他認為:教育應以學生為本位,意即:教育的內容應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經驗為主,反對以學科知識為主的填鴨式、灌泥漿的教學(Dewey,1956)。情境教學的目標,分述如下:促進良性競爭:經由學生分組負責的規劃設計,各組學生在參與時都會追求最佳表現來與其他同學分享,亦即將竭盡所能的全力施展參與,各組學生在不斷求新求變的良性刺激下,將能形成刺激學生整理學習成長的最佳動力。增進學習領域:一個良好規劃的教學佈置過程,除了可以提供學生一個溫馨且極有助益的學習環...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個分項計畫為:教師教學品質精進學生學習成效精進職場競爭力再加值全人學習精進計畫教學資源整合共享系所本位課程規劃—建立系所特色 建立本校系所本位課程發展機制,確立系所之產業定位,發展特色課程,強化學生就業知能。縮短及解決產業與學界需求人才落差,均衡人才供需,落實技職教育「務實致用」之教育目標。擴展國際化的視野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培養學生之國際觀,基礎競爭能力,以培養具全球化競爭力之企業所需人才為重要目標。 因此,本校著重:加強有關國際情...
國立岡山農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岡山農工歷史悠久,校地廣大,交通方便,設備齊全,秉持行政四大公開的一貫原則,推展人文及道德教育,落實民主法治觀念,增強教師專業素養,實施能力本位及教學正常化,重視技能檢定與技藝競賽,發揮輔導功能,增進學習效果,妥善規劃校園,充實各項設備.並做好推廣教育,培養基層技術人才。目錄1 英文名稱2 特色3 校徽4 校訓5 教學單位6 沿革7 交通資訊8 參考資料 英文名稱National Kangshan Agricultural & Industrial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 特色...
國立新竹高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有地,變更為「省有」產權。71.02黃伯驤先生接任校長。十月教育廳指定本校為「會計統計科推動能力本位教育實驗」負責學校。72.08成立補校,試辦「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國民教育」,(簡稱延教班)招收綜合商業科一班。九月教育廳指定本校為「商業資訊教學」實驗學校。76.08補校延教班改招收國際貿易科一班。77.08實施商職新課程,停招文書事務科改招國際貿易科。綜合商業科、會計統計科分別改名為商業經營科與會計事務科。補校延教班招收商業行銷科、國際貿易科各一班,另與台菱紡織廠簽訂建教合作契約,招收員工進修班國際貿易科一班。78...
公民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民教育(Civic Education)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公民教育指培養「以權利意識為主的公民意識、公民資格和公民行為能力」,突出權利本位,使人成為權利的主體的現代性內涵。公民教育也因此是國家現代化的基本建設,「以自由、平等為基礎,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公民教育是現代國家的必然選擇」。 內容說明公民教育的定義大致分二種維度,狹義的側重公民教育的內容,廣義的側重公民教育的制度。狹義的公民教育指社會成員成為「好公民」的教育,以建立公民個體在社會的角色和地位,因此狹義的公民教育的內容會反映社會對...
林天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國教新知46(1)在家自行教育的理念與策略  1999課程與教學通訊1美國標準本位下的課程與教學  1999現代教育論壇5校務參與規準、參與程度與參與類型之探討  2000課程與教學通訊2科學課程的爭議:進化論vs.創造論  2000課程與教學通訊2數位差距:新世紀教育機會不均等的來源  2000課程與教學通訊3「研究本位」的決策:美國國會「全國閱...
知識中心課程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識中心課程理論知識中心課程理論,有時又稱學科中心課程理論。在課程發展的歷史中,該理論堪稱最古老、影響範圍最廣。從早期斯賓塞的實質主義課程理論、赫爾巴特的主知主義課程理論,到20世紀上中葉要素主義和永恆主義課程理論、布魯納的學科結構課程理論,基本上都是立足學科知識本位來闡釋課程,推動知識中心課程理論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早期理論  實質主義課程理論實質主義課程理論是19世紀以英國為核心發展起來的,其主要代表當屬斯賓塞。斯賓塞認為教育的目的是“為完滿生活做準備”,而適應“完滿生活”需要的最有價值的知識是科學,因此課程就是由...
國立中壢高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積極的參與,改變學校的環境,可使身心障礙的學生在自然環境中獲得支持,發揮其潛能,減除其障礙。以學校本位課程理念,配合本校地區特色,發展適性的職業學程及學術學程以滿足學生的多元需求。 特色重視人文教育、社區資源共享、重視行政效率並擴大教師對行政工作的參與。重視教學成效,升學率逐年攀升,96學年度已逾96.4%,其中國立大學或技院超過51%。重視學生技職技能,96學年度取得電腦軟體乙級證照通過率達88%,居全國之冠。重視校園E化,推展班班電腦,提昇行政、教學效能。成立文藝中心,提昇校園藝文氣質。提倡一人一運動、培養師生電腦...
社會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的一切行動皆以社會為本位、以公共為目的的主義。即主張生產和經濟勞務的物質、工具為公有的哲學或社會體制。其根本任務在於發展社會生產力。如共產主義、費邊社會主義。[例]許多東歐國家已經揚棄社會主義,走向民主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