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8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殺雞取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伊索寓言》裡有一則小故事,敘述一個貪心的農夫和他的妻子,他們本來養了一隻母雞,每天都會下一顆金蛋,便以為這隻母雞的肚子裡藏有一大塊金子。為了得到金塊,農夫和他的妻子把母雞殺了,結果卻發現牠肚裡什麼都沒有。貪心的農夫和他的妻子不但沒得到那塊金子,卻連原本每天可得的金蛋都沒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殺雞取卵」,用來比喻為貪圖眼前的好處而斷絕了長遠的利益。
水落石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醉翁亭位於滁州(今安徽省滁縣)城西南瑯琊山兩峰之間,為山僧智仙所築。〈醉翁亭記〉就是歐陽修遊賞醉翁亭後所寫下的一篇文章,文中描寫出山林四季變化的景色:春季有野花幽香,夏季有綠樹繁茂而成一片濃蔭,秋季風聲蕭瑟而霜色瑩潔,冬季水枯而石頭盡露。朝暮之間的景色變化,加以四季的不同景色,使得遊賞於醉翁亭中的快樂顯得無窮無盡。「水落石出」或許就是從本文摘出的一個成語。因為水位低,本來沉於水底的石頭逐一浮露出來,石頭猶如原被遮掩的真相,所以這句成語就被用於比喻事情經過澄清而後真相大白。
危如累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曹共公應該要禮遇公子重耳,但不為曹共公接受。後來公子重耳重回晉國做君主,三年後,便出兵攻打曹國。曹國本來就是一個小國,夾在晉、楚兩大強國之間,曹國的君主就像重疊起來的蛋,隨時有跌破的可能。但曹共公的行事卻如此無禮,也不聽諫臣的意思,所以造成之後亡國的命運。後來「危如累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情況非常危險。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班超是東漢名將,為班彪之子,班固之弟。他年輕的時候,投筆從戎跟隨車都尉竇固與匈奴打仗,建立了許多戰功。後來竇固派班超出使西域,來到了鄯善國。鄯善國王對於班超一行人本來十分禮遇,但過了一段時間,卻明顯地冷淡起來。班超對這種情形感到不解,暗中探聽的結果,原來是匈奴也派了使者前來籠絡鄯善國王,使鄯善國王的心產生動搖。班超立刻召集所有的部屬三十六人,趁酒酣時候,激怒大家說道:「不探索老虎的巢穴,就不能捉到小老虎。現在唯一的方法,就是趁夜裡火攻匈奴使者,使他們不知道我們有多少人,一定會大驚恐,可以把他們全部殺掉,這樣一來,鄯善國王才會害怕,事功可以成立。」所有人都贊成班超的建議。於是當天夜裡,班超率領吏...
固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本來就如此。《楚辭.屈原.離騷》:「鷙鳥而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魚沉雁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古例2.1 譯文3 反義4 近義5 例句6 引用 釋義像魚沉水底、大雁飛逝般無影無蹤。指音信的斷絕。魚、雁,傳說可為人傳送書信,這裡借指為書信。 古例剪燈餘話:「兩家闊別,魚沉雁杳,音耗不聞,本謂此生無復再見。」 譯文兩家分別之後,便音信斷絕,消息全無,本來以為這輩子再也無法相見了。 反義來鴻去雁 雁足傳書 雁字魚書 魚雁傳書 書疏往返 近義一別如雨 一去無蹤 雁逝魚沉 音信全無 杳無音訊 杳無黃鶴 例句每次投稿都.魚沉雁杳,一點消息也沒有,真令人失望 引用<<中學生多功能成語典>>...
直搗黃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龍」是指黃龍府,在今吉林省境,宋朝時為金人的都城。「直搗黃龍」本來是岳飛討伐金人時,以直抵金人都城黃龍府與部下相激勉,所採取的應戰策略。後來擴大引申,除了戰事以外,也可以用在各種競賽中,為了爭取勝利所用的策略,直接深入對方內部要地。《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列傳》提到,岳飛在對抗金人的戰役中,屢戰屢勝,士氣高昂。自燕京以南,金兵的號令無法施行,許多金朝的將領、官兵也都率領部眾向岳飛投降。岳飛的軍隊士氣大振,岳飛也很高興,就勉勵將士說:「我們要深入敵軍,直接攻克金人的都城黃龍府,然後大家就可以痛快地盡情喝酒以資慶祝!」後來「直搗黃龍」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以借指直接進擊敵方都城、巢穴。
充耳不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顯出一股高高在上傲人的氣勢,但是對於黎國君民呼救的聲音,卻裝作沒聽見。」「充耳」在此有兩層意思,它本來可以指冠冕垂於耳旁的玉飾,在此又可以指聲音進入了耳朵(,卻不聞不問)。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充耳不聞」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塞住耳朵,裝作沒聽見。亦用來形容拒絕或不願聽取別人意見。
移花接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移花接木」本為栽植花木的方法,將花木的枝條接到別種花木上,於是本來不該同種的花,卻長在別種的樹木上,可引申比喻暗中使用手段,以假換真,欺騙他人。這句成語常見於小說中。例如在較早的《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中,說道賈員外本來是個窮困的泥土工,因為幫周秀才家打牆,意外獲得周家原本藏在牆下的財產。賈員外雖然娶妻,卻苦無孩子,後來巧遇落難的周秀才帶著孩子,雙方本不相識,所以因緣際會地領養了周家孩子,在命運的安排下,最後家產又回到了周家的後代手中。所以小說裡就用了「移花接木」來形容個故事。這裡的「移花接木」是指周家的孩子換成了賈家的孩子,家產原本是周家的,落入賈家後,卻又轉到原本是周家的骨肉手中。真假混亂...
東山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撤的回音,迅速整好人馬,準備渡河進攻。約定渡河的時刻到來了,苻堅一聲令下,苻融就指揮秦軍後撤。他們本來想撤出一個陣地就回過頭來總攻。沒料到許多秦兵一半由於厭惡戰爭,一半由於害怕晉軍,一聽到後撤的命令,撒腿就跑,再也不想停下來了。謝玄率領八千多騎兵,趁勢飛快渡過淝水,向秦軍猛攻。這時候,朱序在秦軍陣後叫喊起來:“秦兵敗了!秦兵敗了!”後面的兵士不知道前面的情況,只看到前面的秦軍往後奔跑,也轉過身跟著邊叫嚷,邊逃跑。苻融氣急敗壞地揮舞著劍,想壓住陣腳,但秦兵像潮水般地往後湧來,哪裡壓得住。一群亂兵衝來,把苻融的戰馬衝倒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