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學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學評量(instructional evaluation)指有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加以分析處理之後,再根據預定之教學目標給予價值判斷的歷程。以下有各種不同評量模式的簡單說明。(一)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1.形成性評量(formative evaluation):是用於教學歷程中途所實施的,在性質是相當於現在中小學的段考。它的目的,對教師而言是藉此獲得教學歷程中連續性的回饋,隨時知道學生們學習的成敗情形,據以做為隨時修正自己教學策略的參考。2.總結性評量(summative evaluation):是用於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詩經.鄭風》的篇名。共四章。根據〈詩序〉:「〈丰〉,刺亂也。」或亦指女子初不欲嫁其人,既乃悔而從之之詩。首章三句為:「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以卵擊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卵投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以卵投石」的意思是拿雞蛋去碰石頭。典源出自《墨子.貴義》。《墨子》的作者墨翟,是戰國時魯國人,他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是墨家思想的代表。根據記載,有一次墨子要到北方的齊國去,在路上遇到一個算命的人,他對墨子說:「今天天帝在北方殺黑龍,而你的臉色黑,不適合往北走。」但墨子不聽還是繼續往北,但事情沒有順利辦好就回來了。那算命先生就說:「我不是說你不適合往北嗎?」於是雙方爭論起來。墨子認為算命的說法都是謬論,自己堅持的才是真理,就告訴算命的說:「你拿那些謬論來反駁我的真理,就好像是拿雞蛋去碰石頭,一點勝算也沒有...
福祿貝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給植物施以肥料,配合以合適的日照、溫度。如此,蘊含在人裡面的神性將得以在人性里逐步被喚醒而體現出來。根據上述觀點,福祿貝爾認為,遊戲和手工作業應是幼兒時期最主要的活動,而知識的傳授只是附加的部分,穿插其中。幼兒園上課只需要用口語,不需要學習文字。而教師最主要的責任,是妥善地加以指導、設計各種遊戲活動。福祿貝爾相當重視手工材料和教具的準備,其中包括著名的恩物。他也重視環境的設置,主張幼兒園必須設置花壇、菜園、果園。
期期艾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期(極)不奉詔」,卻說成「期期」,引得劉邦大笑,這件事就此作罷。 「艾艾」則是出自晉.裴啟《語林》。根據記載,三國時魏國大將軍鄧艾也有口吃的毛病,他在講到自己的名字「艾」時,老是重複說成「艾艾」。當時的丞相司馬懿聽了故意問他:「你一直說『艾艾』,到底是多少個『艾』?」鄧艾則回答:「就如『鳳兮鳳兮』代表一個『鳳』是一樣的。」「鳳兮鳳兮」出自於《論語.微子》,是楚人接輿唱給孔子聽的一首歌中的首句。原歌為:「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鳳兮鳳兮」是詩歌中常用的疊句,意思和一個「鳳兮」相同,鄧艾便以此為比喻。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結...
月暈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的「以偏概全」。 衍生概念 「月暈效應」衍生以下三個概念:(1)以偏概全係指考核者在做考核時,僅根據某一方面員工表現較差的部分,而做出整體績效表現不佳的考核結果。(2)投射作用投射效果〈Projection Effect〉係指考核者在做考核時,將自己的特質歸於他人身上。(3)刻板印象刻板印象(Stereotypes)是指個人對他人的看法,往往受到他人所屬社會團體的影響。這些特點,包括性別、種族、地位、身分、宗教團體、肢體障礙等等。一般人的刻板印象認為,身分高的人較文質彬彬,身分低的人較粗野;參加某宗教團體的員工是善良...
開誠布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軌:法度規範。 (4) 服罪輸情:坦承自己所犯的罪行,並誠心改過向善。 (5) 游辭巧飾:用沒有根據的言辭掩飾罪行,虛偽狡詐。
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周官保氏掌管國子,教之六書,像形、像事、像意、像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其後鄭眾、許慎都分別根據劉歆的學說,具體說明了六書的所指。潘重規《中國文字學》(1983, p.36) 指出:「班固漢書藝文志是用劉歆七略做底本的;漢志的說法,可能就是用七略的原文。鄭眾是鄭興的兒子,鄭興是的學生;許慎是賈逵的學生,賈逵的父親賈徽也是劉歆的學生,所以許的說法也都是本於劉歆的。」 六種構造條例解說 像形許慎《說文解字.序》曰:「二曰像形。像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徐富昌譯文:「第二叫像形,像形的含義是:用畫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沒有根據的。參見「飛語」條。
自出機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杼」原指織布機,後世引申為詩文的組織和構思。根據《魏書.卷八二.祖瑩列傳》記載,祖瑩從小就好學喜歡讀書,而且日夜不休,即使被父母禁止,還是趁著夜晚家人睡著後偷偷地繼續讀書。他尤其喜愛寫文章,長大後以擅長文學而受到朝廷重用,他常對人說:「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大意是說:文章的構思、見解,要能獨創新意,就像用不同於別人的織布機,織出不同於別人花紋的布料一樣,有自己的風格,才能不落俗套。祖瑩說這段話的主要用意,其實是在諷刺那些愛剽竊別人文章的人。後來「自出機杼」被用來比喻獨創新意、風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