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土八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八路,是民國三十八年以前正式為國民政府收編的共匪第八路軍。土八路指打著八路軍的名義到處打家劫舍的土匪。
民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民政、政事。《左傳.莊公二十七年》:「諸侯非民事不舉,卿非君命不越竟。」《文選.干寶.晉紀論晉武帝革命》:「節理人情,恤隱民事。」
五五憲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二十五年五月五日,國民政府明令公布的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其官方名稱為「中華民國憲法草案」,乃訓政時期國民政府在中國國民黨的指導監督下,經三年討論修正,擬訂的草案。但因抗戰等諸多因素,直至民國三十六年才公布正式憲法,並於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施行。
郁達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具體個人資料,所以學術界尚無法將此說法當成定論。郁達夫享年五十歲。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追認郁達夫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證書。 文學觀點 郁達夫的作品帶有強烈浪漫主義色彩。他主張「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因此,他常常把個人的生活經歷作為創作素材。其代表作品《沉淪》,即是一部自傳體小說,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懦弱的悲哀。劉海粟在《文匯月刊》1985年第8期曾說過:『...
衍聖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後裔的封號。其號始自宋仁宗時,歷朝沿襲,至民國二十四年國民政府令以孔子嫡系裔孫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以特任官待遇,遂廢衍聖公之稱。
民權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父孫中山所倡導的三民主義之一。目的在求人民政治上的自由平等,確定人民有集會、結社、言論、出版、居住、信仰等自由,並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等政權。
孫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66~1925)字逸仙,別號中山樵,世稱中山先生,廣東香山縣人。清末,因見國勢日衰,民族危亡,乃喚起同志,共組興中會,後遞改為中國國民黨,被推為總理。致力於國民革命數十年,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終於辛亥一役,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改國體為民主共和。三民主義之提出者與倡導者,並創立五權憲法之憲制理論,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為革命建國的最高原則。民國十四年逝世於北京,二十九年國民政府頒令,尊為中華民國國父。
鄉公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以下的地方自治單位。設鄉長一人,綜理鄉政。分設民政、財政、建設、戶籍、兵役等課,分掌各有關事項。
陸軍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三十六年,國民政府為紀念陸軍在八年抗戰中英勇作戰的精神,遂訂定七月七日抗戰開始之日為「陸軍節」。至四十四年,併入九三軍人節舉行紀念。
袍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子穿著的正式禮服。即長袍外加馬褂。民國十八年,國民政府頒布服制條例,將藍袍黑褂定為男子禮服之一,至今國內重要典禮仍可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