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63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遷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遷移國都。《文選.班固.東都賦》:「遷都改邑,有殷宗中興之則焉。」《三國演義》第七五回:「倘彼率兵直至許都,如之奈何?孤欲遷都以避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概括全部。如:「我們都是學生。」、「這些書都是要捐給慈善機關的。」
尚且。如:「這件事連小孩都能完成,你一定也可以做好。」
已經。如:「昨天小美站得腳都酸了。」、「天都亮了,你還不去睡覺?」
城市。如:「都市」、「港都」、「花都」、「霧都」。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首都」、「國都」、「京都」、「行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移動。如:「遷居」、「搬遷」。
改變。如:「變遷」、「事過境遷」、「見異思遷」。
職位升降。如:「升遷」、「左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地名。商朝盤庚遷都於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所以商亦稱為「殷」,世稱為「殷商」。
有條不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篇典源的背景是殷帝盤庚欲從河北遷都至河南,引起臣民不悅,內容是一篇盤庚安民的訓辭,他說:我如今遷都,並非荒廢了先王的美德,只是你們隱藏了這個美德,不畏懼我這個君王。我內心非常清楚,只是拙於謀劃,以致造成你們的過失。就像網要繫在綱上,才能條理分明而不雜亂;農民從事田耕,只有努力耕作才會有豐收的道理一樣。後來「有條不紊」被用來指條理分明,有次序而不雜亂。
耳目一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詔褒之。 (3) 高祖:拓跋宏(西元467∼499),又名元宏,北魏孝文皇帝,鮮卑族。改革吏治,並遷都洛陽,改鮮卑姓氏為漢姓,禁胡服、胡語,設學校,致力於漢化。廟號高祖。 (4) 齊:齊州,地約今山東省境內。 (5) 粲然:形容鮮明、清楚。 (6) 刺史:職官名。古代司地方糾察的官,後沿稱地方長官,清時為知州的尊稱。 (7) 變風易俗:改變舊風俗。見「移風易俗」。 (8) 褒美:獎勵、讚美。褒,音ㄅㄠ。 (9) 班:頒布。〔參考資料〕 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記〉(據《全唐文.卷六七六.白居易》引)洛都四野,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遊之勝,香山首焉。香山之壞久矣。樓亭騫崩,佛...
民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戰國策.秦策四》載:戰國楚頃襄王二十年,秦昭王派將軍白起攻打楚國,結果楚王被迫遷都陳城,國力由盛轉衰。後來秦國再次想要出兵攻打楚國,楚襄王知道這個消息後,就派春申君黃歇出使秦國,企圖說服秦昭王不要攻打楚國。黃歇到秦國後,為秦昭王分析當前的情勢說:「今日大王信任韓、魏對秦國是友善的,當心像當年吳王一樣,因為相信越王是真心臣服,所以放心地出兵攻打齊國,沒想到卻在得勝回國時,越王反叛將他擒住。還有,韓、魏歷經幾世爭戰,父老兄弟死在秦人手上的不計其數,國家也因此變得殘破,宗廟年久失修而損壞,將士們肚破頸斷、身首異處,屍骨暴露在荒野上;老弱婦孺被捉去當俘虜,路上時常可見;鬼神沒人祭拜,百姓生活困苦,...
分道揚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洛陽:位於今河南省西部的洛陽盆地內,地勢優越,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北魏建都平城,孝文帝時遷都洛陽。 (2) 豐沛:沛縣豐邑,位於今江蘇省西北,為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後人因此稱帝王的故鄉為「豐沛」。 (3) 揚鑣:揚起馬銜,比喻驅馬前進。鑣,馬口中所含的鐵環。鑣,音ㄅ|ㄠ。〔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北史.卷一五.魏諸宗室列傳.河間公齊》
通宵達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宵達旦」就是一整夜直到天亮。《北齊書》中記載了文宣帝高洋的事蹟:北齊文宣帝高洋,是高歡的兒子。高歡是鮮卑化的漢人,在北魏朝中擔任大丞相,獨攬大權。北魏孝武帝因為不甘受高歡控制,逃出了洛陽,投奔鎮守關中的將領宇文泰。高歡因此另立孝靜帝,遷都於鄴,史稱東魏。後來宇文泰殺了孝武帝,另立文帝,都於長安,史稱西魏。原本統一的北方,至此分裂為西魏、東魏二國。東魏在高歡死後,大權落在其子高洋手中,後來高洋廢帝自立,改國號為齊,史稱北齊。文宣帝年輕時,氣度恢宏,性情果斷,外柔而內剛。在位初期,留心國事,勵精圖治,改定律令,提倡儒學,重用漢人,使魏晉以來的刑律削繁就簡。在對外用兵方面,連連征戰勝利,威振戎夏...
處心積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xīn jī lǜ釋義︰即「處心積慮」。見「處心積慮」條。 01.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一○.賊臣遷都》:「曹操迎天子都許,卒覆劉氏;魏唐之祚,竟為高朱所傾,凶盜設心積慮,由來一揆也。」 參考詞語︰苦心積慮注音︰ㄎㄨˇ ㄒ|ㄣ ㄐ| ㄌㄩˋ漢語拼音︰kǔ xīn jī lǜ釋義︰猶「處心積慮」。見「處心積慮」條。 01.明.張居正〈荅(答)總憲孫華山書〉:「僕數年圖畫邊事,苦心積慮,冒險涉嫌,惟公知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