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99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成淵高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年數學實驗班創立。<ref>認識成淵-簡史</ref> 校名由來本校校名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命名,出自荀子勸學篇「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知名校友企業蔡萬霖陳重光張福祿黃土英遊雅懷林凡琦謝清峰政治宋楚瑜麥春福陳璽安葉金川許森貴林世華鄭餘鎮學術教育葉伯琦李乾朗魏國彥許進發魏道錦行政王火炎呂聯章蔡東海張金鎮歌手演藝孫翠鳳炎亞綸李盈瑩文學廖清秀藝術鄭日清萬仍運動林義傑<ref>認識成淵-傑出校友</ref> 社團介紹手語社康輔社大傳社熱舞社熱音社校刊社籃球社桌球...
潘希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理員,而後轉入蘇州法院擔任機要秘書,開始了往後數十年,在司法界與教育界並行的工作。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擔任高檢處書記官,之後轉任司法行政部編審科長。同年,發表來台後的首篇散文「金盒子」於中央日報。1951年,與李唐基結婚,兩人育有一子。1954年,出版第一本散文小說合集《琴心》。除了從事司法工作,這幾十年間,琦君也在學校兼課教授國文,如淡江英專(今淡江大學)、世界新專(今世新大學)、文化學院(今文化大學)、中興大學、中央大學等學校。1969年,自法院退休。1977年,隨夫留居美國。1980年,自美返國,任教於中...
黑面琵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越南一帶的亞洲東岸。而在台灣百年零散的紀錄中顯示,黑面琵鷺存在在台南附近的溼地已有百年以上歷史;在國民政府接台初期,物資匱乏,海岸附近居民甚至有使用鯽魚來釣黑面琵鷺來加菜。曾文溪口每年都有百餘隻的數量來台過冬,但每年的數量卻都沒有明顯增加,反而減少,這才讓保育環境使生態的完整的聲音傳達到大家的耳裡,也開始正視工業開發與土地的永續利用該如何去取得平衡。<註3>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黑面琵鷺英文關鍵字:Platalea minor 參考書目註1:自然生態保育系列叢書三,宜蘭縣鳥類資源207頁,張明財及林燕秋撰文,宜...
張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1)字懿孫,唐襄州人,生卒年不詳。博覽多識,好談論,為官有政聲。詩明秀自然,有〈楓橋夜泊〉傳誦後世。著《張祠部詩集》。(2)(西元1882~1947)字溥泉,河北滄縣人。清季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從孫中山先生致力革命。民國成立,任參議院議長,其後曾任國民政府立法院院長、國史館館長等職,為國民黨元老之一,生平著述編為《張溥泉先生全集》及《補編》。
殖民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的差異,通常可分為以下兩種型態: 特別統治主義此一型態是英國遭受北美十三州獨立建國後,大英帝國在殖民政策方向上所做的修正;這種作法以在母國設置法令,使得備殖民地得以有政治以及經濟上的獨立運作,而母國政府僅做間接的控管,主要目的仍舊聚焦於經濟利益上。另外政府也會選用部分當地菁英作為輔助的地方官員,不僅作為政治上的安穩,也使得在地傳統文化和語言得以流傳;而後來的史實也驗證此種方法較有利於殖民母國長期保有對殖民地的控制權。 內地延長主義內地延長主義則是將殖民地在政治、經濟上與母國緊密相扣,大力灌輸統治者的文化與生活方式,極力...
朱天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天心(1958年3月12日-),台灣作家。目錄1 簡歷2 觀點2.1 寫作風格3 著作4 參考資料4.1 責任編輯 簡歷朱天心祖籍山東臨朐,1958年出生於臺灣高雄縣鳳山市,她的父親朱西寧是隨國民政府來台,在1950年代奠下文壇地位的知名作家,母親劉慕沙是苗栗客家人,著名的日本文學翻譯家。生長在這樣一個文學氣氛濃厚的家庭,朱天心高中時代就開始創作,作品多發表於《中國時報》,並受到當時人間副刊主編高信疆的甚大重視。1977年,出版短篇小說集《方舟上的日子》,與就讀北一女時寫成的長篇散文《擊壤歌》,使她受到文壇矚目。尤其《...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為培養台灣本地的工業技術人員,台灣總督府發佈訓令第一百五十三號「台灣總督府民政部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規程」,於臺北廳大加蚋堡大安庄(即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現址)設立「民政部學務部工業講習所」,隸屬學務部管轄,並由學務部長隈本繁吉暫任所長。起初工業講習所分為「木工科」、「金工及電工科」,「木工科」下再區分木工與傢具兩個分科;「金工及電工科」下則有五個分科,分別為鑄工、鍛工、仕上(建築裝修)、板金工、電工。進入該科的學生只能選擇其...
六三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於草案討論期間,日本朝野有人認為,將議會立法權委諸總督實係違憲;但又考慮台灣的特殊性,基於日本殖民政策的需要,於是折衷而行,認為此法有其暫時必要性,隨父以第6條之3年有效期限加以限制。然而,1899年的3年有效期限一到,又延長3年;第二次延長的時限(1902年)一到,仍欲罷不能,又再延長3年;1905年的第三次延長時限一到,因逢日俄戰爭方面,將有效期限至和平後翌年末日;直到1906年底,日本政府又向國會提出六三法延期之議,最後仍經貴族院和眾議院將有效期限改為5年通過,不過以第31號法律(世稱三一法通過),六三法名稱雖...
公民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成員成為「好公民」的教育,以建立公民個體在社會的角色和地位,因此狹義的公民教育的內容會反映社會對公民政治、生活、社群等基礎關注,也反映在個人、家庭、社區、國家、全球各層面所需的公民知識、態度及價值觀。廣義的公民教育指「對公民群體的教育」也就是「現代國民教育」(popular education)的基本制度;換句話說:廣義的公民教育就是現代教育,是為現代國家中的個人,取得參與國家決策及發言權(包括立法及行政)的廣泛教育,以保證每個成員能懂國家職能的現代教育制度。許多國家現在改用「公民及公民權教育」(civic and c...
林語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新文化運動中"語絲派"陣營的主將。1926年,轉任廈門大學文科主任。1927年3月,林語堂應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之邀﹐出任外交部秘書。9月回到上海﹐被蔡元培聘為中央研究院英文編輯兼國際出版品交換處長。1926年,林語堂在《奔流》半月刊上發表了生平唯一一部獨幕劇《子見南子》。後應開明書店之約,編寫了一套中學用的《開明英文讀本》和《開明英文文法》。1932年9月,林語堂主編《論語》半月刊,提倡幽默性靈。1932年12月,林語堂和宋慶齡、蔡元培、楊杏佛等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934年4月,林語堂創辦由他主編的《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