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1 ms
共 8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蹈虎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蹈,踏。蹈虎尾比喻非常危險。《書經.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水。」
|
印度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印度舞蹈之內容,遠較常為人引用之「印度舞四大流派」為多。印度大陸上約有五十種語言,種族之數目亦與之相埒。而其不同的信仰與儀式尤多。在印度,有:一、印度教系統(Hindu Systems),如著名之沙特.達沙納斯(Shat Darshanas)及其衍生之流派。二、回教系統(Moslems Systems),自森尼.沙里亞特(Sunni Shariat)以至蘇非(Sufi)崇拜皆屬之。三、存在於塔米爾納德(Tamil Nad)以及奧里薩(Orissa)等地之若干封閉型之部落中之德拉維底人(Dravidian)之各種儀式。四、其他如在曼尼普利(Manipuri)之邊區半印度種人之儀典。此...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城市當代舞蹈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979年由曹誠淵創辦,為香港第一個全職專業化現代舞蹈團,目的在向香港人推廣現代舞,並且藉著現代舞來表現香港獨特的文化及提高香港舞蹈水準。舞團每年均會在香港演出至少七十場次,包括與市政局、香港電台、中英劇團、香港藝術中心及香港管弦樂團等機構合辦,或由這些機構贊助的大型演出。此外,為推廣藝術教育活動,舞團亦經常舉辦各種訓練課程,並在全港各中、小學及專上學院舉行示範講座。舞團以勇於創新,並結合社會脈動為主旨。除演出駐團編舞的作品外,還經常邀請海外舞蹈家來港為舞團編舞。過去數年,與舞蹈團合作過的舞蹈家有黎海寧、彭錦耀、臺灣「雲門舞集」的創辦人林懷民、德國舞蹈家貝嘉、英國的莫爾頓、高爾里、史桂雅...
香港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特刊1986年。
|
巴斯克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居於西班牙與法國交界之庇里牛斯(Pyrenees)山區的巴斯克人(Basque)之舞蹈,種類甚多。其中多種傳統舞蹈,皆屬於每年各種節慶之舞蹈。如〈索爾化裝舞會〉(Masquerade of Soule)中,有《嘉伏達舞》(Gacotta)、《撒旦舞》(Satan Dantza)及《哥達雷舞》(Godalet Dantza);〈吉由斯卡雅舞〉(Dance of Guiuscaya)中,有《劍舞》〔見Ezpata Dantza〕、《入場致敬舞》(Erreberentzia)及手持柳條圈之《編籃人舞》(Uztaidantza)。除各種形式之〈方當戈舞〉(Fandango)及《阿林 ── ...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舞蹈空間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989年九月由臺灣舞蹈工作者平珩成立的現代舞團,團址設有小劇場供演出。舞團成立後的前三年以發表臺灣當代編舞家作品為主。1993年以來以發展舞團專屬藝術家為重。作品以呈現多元化的思潮與對社會環境的省思為出發。該團創團時曾聘「安娜索克洛舞團」資深舞者吉姆.梅(Jim May)擔任藝術指導。該團成立迄今,已有四百餘場以上的演出經驗,除在臺灣各地巡演之外,並至香港、星、馬、韓國及美國演出與示範演講。每年除邀請編舞家創作之外,舞團也鼓勵團員創作。1993年發表環境舞蹈創作系列,在臺灣各地巡演,獲得觀眾熱烈的迴響及好評。1994年起,舞團除推出《相╱貌》、《逢場作戲》、《積雨雲.雷陣雨》及大型舞劇...
舞蹈空間舞團簡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成立於1982年,原稱為「國立藝藝術學院」,1983年舞蹈系成立。學校經三次遷移始建立於現址。學系初期為五年制學院,高中畢業生入學後得習修五年,始取得學士學位(BFA)。1992年該校成立了臺灣第一所舞蹈研究所,分為「表演」和「創作」兩組,招收相關科系畢業生,得修課程二至三年始畢業取得碩士學位(MFA)。該校又於1998年增設七年一貫制舞蹈學系,前三年為大學先修班後四年為大學部,前者畢業後依意願可續考本系或其他的大學部就讀。2001年該校改制為藝術大學,舞蹈系升格為學院,由系主任張中煖兼院長職,原碩士班「表演」和「創作」兩組改制成為兩個研究所。舞蹈系發展至現在成為學院體制,其辦學成就為社...
臺北國立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提供資料。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設立(National TaiwanUniversity of Arts)於1960年、稱為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94年學校升格為藝術學院,2001年正式改成大學即現用之校名。舞蹈系原於1970年先設在夜間部音樂科內,稱謂三專部音樂科舞蹈組。1973年該舞蹈組正式獨立為三年制舞蹈科,招收高中、職、校畢業生,接受三年制專科課程的教育。1977年日間部五專制舞蹈科亦正式成立,以國中畢業生為招收對象。1994年隨學校的改制夜間部舞蹈科改制為夜間部四年制舞蹈系。1997年夜間部舞蹈系轉型為日間部之舞蹈學系,而日間部五年制舞蹈科則於1998年停止招生。同年該系設立進修推廣部屬二技在職進修...
王廣生提供《國立臺灣藝術學院舞蹈學系簡介》2000年。
|
多面向舞蹈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成立於1989年,藝術總監是由舞蹈工作者陶馥蘭擔任。陶馥蘭自臺灣大學考古學系畢業後,由於熱愛舞蹈,至美國後於堪薩斯大學轉修舞蹈碩士,該團除演出以陶馥蘭兼融舞蹈與戲劇等多種表演的作品之外,並邀請不同的藝術家參與舞團的演出。多年來「多面向舞蹈劇場」舞團除了專注在舞蹈的創作領域之外,同時舞團亦計劃走入更廣大社會、群眾,參與不同社會領域的藝術開發工作。1993年陶馥蘭接受紐約「舞蹈劇場」(Dance Theater Workshop)與陳學同獎學金,為該計劃第一位亞洲駐紐約藝術家,1995年獲文建會遴選為「國際扶植表演團體」,並前往韓國亞洲舞蹈節、美國紐約文化中心等,做國際性的演出。她的編作有《...
舞團提供資料。
|
美國舞蹈節協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見美國舞蹈節(American Dance Festival, ADF)〕。地址:Duke University Box 90772 Durham, NC 277-8-0772.
《Encyclopedia of Associations》33rd ed., 1998.
|
教育舞蹈;教育性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義地說,任何舞蹈的學習都屬於教育的範疇,但此所謂的教育舞蹈或教育性舞蹈,主要強調學習者能有更廣的舞蹈經驗,視舞蹈為一種人類行為的模式,而非只是某一種舞蹈技巧的學習。換言之,舞蹈經驗應是一個探索、發掘、組織、創造和分享的過程,它能幫助學習者發揮潛能,拓寬視野,厚植創造力,以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而這種舞蹈經驗,可說是較適合被帶入學校環境,成為一般學生學習的項目。舞蹈教育家拉邦(Rudolf Laban)的《現代教育性舞蹈》(Modern Educational Dance, 1975)一書中,也闡揚如此的理念,並採用此名稱。
Lois Ellfeldt《Dance: From Magic to Art》1976.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