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東施效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越國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皺眉,同里女東施看見覺得十分美麗,於是摹仿西施捧心皺眉,然卻更見其,結果同里的人紛紛走避或閉門不出。典出《莊子.天運》。後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條件,而盲目胡亂的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紅樓夢》第三○回:「寶玉心中想道:『難道這也是個痴丫頭,又像顰兒來葬花不成?』因又自歎道:『若真也葬花,可謂東施效顰,不但不為新奇,且更可厭了!』」也作「東家效顰」、「女效顰」。
朝三暮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反覆無常,出爾反爾,朝秦暮楚反義:一心一意,始終不渝,始終如一,堅定不移辨似: 「朝三暮四」及「出爾反爾」都有形容人反覆不定的意思。 「朝三暮四」用於形容心意或行為;「出爾反爾」用於形容言行。 朝三暮四 出爾反爾 辨似例句 ○ ㄨ 他老是~地換工作,怎會有成就? ㄨ ○ 做人說話要講信用,不能~。 「朝三暮四」及「朝秦暮楚」都有反覆不定的意思。 「朝三暮四」側重於心意和行為的變化不定;「朝秦暮楚」則側重於依附對象的反覆變更。 朝三暮四 朝秦暮楚 辨似例句 ○ ㄨ 你一會兒要學畫畫,一會兒又要學攝影,不正是~的態度嗎? ㄨ ○ 在動亂中,最容易看到一些人鑽營謀利、~的態。
相形見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形見絀」指相互比較之下,有所不足。在清代小說中見有「相形見拙」一語,或為其原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為清末小說,內容多描寫官場中種種怪現象,呈現社會異象。典源中所摘取的一段,描寫的便是官場中趨炎附勢的態。清朝官員可從正式服裝上看出官位的等級,甚至所受的俸祿,而官服中朝冠上的頂珠,便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識別標誌。官位等級不同,頂珠的顏色和質地就會有所不同,如文武一品官便一律佩有紅寶石的頂珠,其他等級的官員不得越級使用。各大小官員之間的來往,不論品行與官德,論的只是帽子上的那顆頂珠,人因之而貴,亦因之而賤。所以小小的官員蔡伯芬,總是為他頂上那顆不甚高等的頂珠而時感不安,與人相比時老是覺得自己...
邯鄲學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壽陵年輕人學步邯鄲,忘掉原有步法的故事。見「邯鄲學步」條。 01.唐.李白〈古風〉詩其三五:「女來效顰,還家驚四鄰。壽陵失本步,笑殺邯鄲人。」 參考詞語︰壽陵步注音︰ㄕㄡˋ ㄌ|ㄥˊ ㄅㄨˋ漢語拼音︰shòu líng bù釋義︰指因仿傚學習他人而失去的既有技能。見「邯鄲學步」條。 01.唐.劉禹錫〈和武中丞秋日寄懷簡諸僚故〉詩:「空愧壽陵步,芳塵何處尋?」 參考詞語︰壽陵忘步注音︰ㄕㄡˋ ㄌ|ㄥˊ ㄨㄤˋ ㄅㄨˋ漢語拼音︰shòu líng wàng bù釋義︰壽陵年輕人學步邯鄲,忘掉原有步法的故事。見「邯鄲學步」條。 01.唐.羅隱〈謝江都鄭長官啟〉:「海曲迷聲,壽陵忘步,蛇虛...
篳路藍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篳路,以荊竹編製的柴車。篳路藍縷指駕柴車,穿破衣,以開闢山林。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唐.孔穎達.正義:「以荊竹織門謂之篳門,則篳路亦以荊竹編車,故謂篳路為柴車。方言云:『楚謂凡人貧,衣破敝為藍縷。』藍縷謂敝衣也。」後比喻創造事業的艱苦。連橫〈臺灣通史序〉:「夫臺灣固海上之荒島爾!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至於今是賴。」也作「蓽路藍縷」、「蓽露藍蔞」、「篳路襤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樹木的外皮。《說文解字.木部》:「朴,木皮。」《太平御覽.卷三八二.人事部.丈夫》:「崔駰〈博徒論〉:『膚如桑朴,足如熊蹄。』」
自慚形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鏡花緣》第一九回:「細細看去,不但面上這股黑氣萬不可少,並且回想那些脂粉之流,反覺其。小弟看來看去,只覺自慚形穢。」
沉魚落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魚鳥不辨美,就算看見美麗的女子也同樣趕緊逃離。莊子藉此說明世間無絕對的是非美。典出《莊子.齊物論》。後用來形容女子的容貌美麗。元.楊果〈小桃紅.採蓮湖上〉曲:「羞花閉月,沉魚落雁,不恁也魂消。」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一○齣:「不隄防沉魚落雁鳥驚諠,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也作「落雁沉魚」、「魚沉雁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陋。《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傳.澹臺滅明傳》:「(澹臺滅明)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文選.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良時不見遺,狀不成惡。」
孑然一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志.卷五七.吳書.虞陸張駱吾朱傳.陸瑁》嘉禾元年,公車徵瑁,拜議郎、選曹尚書。孫權忿公孫淵之巧詐反覆,欲親征之,瑁上疏諫曰:「臣聞聖王之御遠夷,羈縻而已,不常保有,故古者制地,謂之荒服,言慌惚無常,不可保也。今淵東夷小,屏在海隅,雖託人面,與禽獸無異。……且沓渚去淵,道里尚遠,今到其岸,兵勢三分,使彊者進取,次當守船,又次運糧,行人雖多,難得悉用;加以單步負糧,經遠深入,賊地多馬,邀截無常。若淵1>狙詐2>,與北未絕,動眾之日,脣齒相濟3>。若實孑然4>無所憑賴,其畏怖遠迸5>,或難卒滅。使天誅稽於朔野,山虜承間而起,恐非萬安之長慮也。」權未許。瑁重上疏曰:「……今凶桀未殄,疆埸猶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