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29.84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寄人籬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寄人籬下」原是指寄居在別人屋下,不能自主。在《南齊書.卷四一.張融列傳》中被用來比喻作品因襲他人。內容記載南北朝時,南朝的齊國有個奇人叫張融,他身材五短、外貌醜陋,但卻精神飽滿,特立獨行,不拘小節。齊高帝非常喜歡他,常常接見他,說他這個人真是空前絕後。見他衣著破爛,還將自己的衣服重新剪裁後送給他,表示兩人的情誼。他的文章也是十分特殊,獨創一格,引起文壇相當大的震憾,並在〈門律自序〉這篇文章中闡述自己為文的觀點,強調盡信書不如無書,文章並沒有所謂的常體,文人要有自己的風格,不能「寄人籬下」,一味依託前人,守舊習而不改新,不能自創一格。但這句成語後多用其字面義,用以比喻寄居他人屋下生活,不能自立...
簞食壺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燕國內亂,齊國乘機攻打燕國,燕國邊防毫不抵抗,結果大敗。這時有人勸齊宣王占領燕國,也有人勸他不要占領。齊宣王覺得吞併燕國是天意,但孟子對他說:「這不是天意,而是民心!如果您吞併燕國,燕國人民喜悅快樂,那麼您就吞併它,就像武王伐紂一樣。如果您吞併燕國,燕國人民不喜悅快樂,那麼您就不要吞併它,就像文王時,因為紂還有賢臣,所以文王不伐紂一樣。今天以萬乘大國去征伐另外一個萬乘大國,對方人民所以捧著食物、飲水前來迎接,必定是渴盼來軍能解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中。假如來軍不但不能解救他們,反而使他們陷入更大的痛苦中,我看他們逃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會來歡迎來軍去占領他們的國家?」後來「簞食壺漿」演變為成語,用...
改弦易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齊景公。尚儉力行,為當時名臣。諡平,史稱為「晏平仲」,後人尊稱為「晏子」。 (2) 阿:春秋時齊國地名。 (3) 蹊徑:小路。蹊,音ㄒ|。 (4) 門閭:鄉里的門。 (5) 淫民:邪惡不正的百姓。 (6) 舉儉罰偷:表揚節儉者,懲罰偷竊者。 (7) 墮民:墮,音ㄉㄨㄛˋ,怠慢懶惰的人民。
目不見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王安石詩:「遠求而近遺,如目不見睫」。(註1) 由來戰國時,越王無疆想稱霸天下,便計劃先北面向齊國用兵,再西面對侵略楚國。齊威王知道後,便派一個說客向越王說:「貴國不先攻楚,我想是怕晉國支持楚國,兩國聯合起來抵抗貴國吧!」越王說:「我是希望晉國保持中立,不要輕易與我越國為敵。其實,以目前各國所處的情況,晉國不趁機去奪取楚國的土地,真是錯失了良機,那是十分失算的事情呢!」齊國使者聽了越王這番見解後,說:「我覺得越國沒有亡國倒真是件僥倖的事,大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姓。如春秋時齊國有麻嬰,明代有麻三衡。
斷章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載,春秋齊國的慶舍極為寵愛家臣盧蒲癸,甚至將女兒許配給他。但慶氏與盧蒲氏都姓姜,所以有人問盧蒲癸說:「男女結婚應該分辨是否同姓,你怎麼會完全不迴避同宗的女子呢?」他則回答:「同宗的人既不迴避我,我何必要迴避他呢?這就像賦詩明志時,可以斷章取義,我只取我所需要的,哪還知道甚麼同宗呢?」盧蒲癸所謂的「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指的是春秋時代的人,在外交場合或日常生活中,常會截取既有詩篇中一部分的句義來表達自己的意志與立場。例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載:晉、魯等國攻打秦國,軍隊至涇水,大家為是否渡河而猶豫不決,晉國大夫請魯國大夫孫叔豹表示意見,孫叔豹就賦了〈匏有苦葉〉,這首詩現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孫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姓。如春秋時齊國有黔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姓。如春秋時齊國有輪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姓。如戰國時齊國有香居。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