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姓。如春秋時齊國有淵秋。
螳臂當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莊子.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故事 春秋時,齊國的國軍齊莊公,有一次坐著車子出去打獵。忽見路旁有一隻小小的蟲子,伸出兩條臂膀似的前腿,想來阻擋前進中的車輪。莊公問駕車的人:「這是一隻什麼蟲子?」駕車的人答到:「是一隻螳螂,他見車子來了,不知趕快退避,卻還要來阻擋,真是不自量力!」莊公笑道:「好一個出色的勇士,我們別傷害他!」說著,就叫駕車的人把車子靠邊,讓開他,從路旁走過去。這件事情,很快就傳開了。人們都說...
流連忘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孟子.梁惠王下》記載了齊景公和晏子的談話。晏子是齊國的賢臣,齊景公問晏子,要如何出巡才比得上過去的聖君?晏子答說:「從前的君王出巡,是為了工作,巡視諸侯所守衛的疆土,聽諸侯報告工作情況。春天出巡是巡視耕種狀況,救濟有困難的人民;秋天出巡是考察收穫情形,補助缺少糧食的人民,所以以前的老百姓非常歡迎君王出巡。現在不同了,君王一出巡就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只圖自己玩樂,連諸侯也很為難,這與過去聖君為體察民情而出巡,實在差太遠了。」後來「流連忘返」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貪戀沉迷而不願離去。
趾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齊國大臣孟嘗君到楚國為相,楚王送他象牙雕塑的床為見面禮,命登徒送去。登徒覺得象牙床太貴重,要是不小心弄壞了可賠不起,便央求孟嘗君的門人公孫戍想辦法阻止此事,事成後願以祖傳的寶劍做為答謝。公孫戍答應幫忙,便去見孟嘗君,勸他不要接受楚國的這個禮物,孟嘗君問他為什麼,他說:「您所到的小國,均敬仰您、信賴您,是聽聞您在齊國能解救民生貧困,使即將滅絕者得以存續。那些國家的傑出人士,都將國事囑託於您,是因為仰慕您的義氣與廉節。今天若接受楚國這個貴重的禮物,那麼其他您尚未造訪的國家要如何接待您呢?所以臣勸您不要接受這份厚禮。」孟嘗君聽了覺得有道理,立即接受他的建議。  公孫戍於是快步離去,但是還沒出...
毋忘在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國時齊國被燕國連攻七十二城,僅剩即墨、莒二城為最後固守的城池。齊國以莒城為反攻基地,在五年的艱苦歲月後逆襲成功,收復了失地。見《史記.卷八二.田單傳》。後以毋忘在莒比喻收復國土。如:「先總統蔣公以毋忘在莒訓勉國人光復大陸河山。」
2.春秋時齊國內亂,齊桓公曾遭難逃亡到莒國,後來當上了齊君。有一回,鮑叔向桓公敬酒,勸桓公:「勿忘出奔在於莒也。」見《呂氏春秋.貴直論.直諫》。後用以比喻不忘前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苑何忌。
老馬識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注解〕(1) 管仲:管夷吾(?∼西元前644),字仲,春秋齊國潁上人。初事公子糾,後事齊桓公為相。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桓公尊為「仲父」,為法家之祖。諡敬。世稱為「管子」。(2) 隰朋:生卒不詳,齊國大夫,曾助管仲佐桓公完成霸業。諡成子。隰,音ㄒ|ˊ。(3) 桓公:?∼西元前643,春秋時齊國的國君,姓姜,名小白,襄公弟。周莊王五十一年,以襄公無道,出奔莒。其後襄公被弒,乃歸國即君位,任管仲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為五霸之首。管仲亡後,怠忽政事,寵幸佞臣,霸業遂衰。在位四十二年,諡桓。(4) 孤竹:...
鴻鵠之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鴻鵠之志」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比喻人有像鴻鵠一舉千里的遠大志向。《呂氏春秋.士容論》記載:齊國有一個人很會相狗,他鄰居託他買一隻能捕鼠的狗,過了一年才買到。他告訴鄰居說:「這是一條好狗。」鄰居養了幾年,那狗卻不捕鼠,他就告訴相狗的人。那人對他說:「這是一條好狗,牠的志向在追逐獐麋豕鹿,而不在捕鼠;你把牠的腳綁起來,牠就會開始捕鼠了。」鄰人就把狗的後腳綁著,狗果然捕鼠了。驥驁的氣勢,鴻鵠的大志,有可以印證人心的,就是精誠,有了精誠之心,自然神人相應,那是不能用言語說明的。後來「鴻鵠之志」被用來比喻志向遠大。
行將就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公子重耳,是晉獻公的次子,因為獻公晚年十分寵愛驪姬,想要改立驪姬的兒子為太子,結果太子申生被迫自殺,重耳在狐偃、趙衰等臣子的掩護下逃亡國外十九年,先後到過狄、衛、齊、曹、宋、鄭、楚、秦諸國。他在狄國住了十二年,並且娶季隗為妻,生下伯鯈(ㄔㄡˊ)、叔劉。後來決定離開狄國前往齊國時,他要季隗等他二十五年,如果沒有回來就改嫁。季隗則表明說她已經二十五歲,再過二十五年就是快要進棺材的老太婆了,堅持要等他。後來重耳借助秦穆公的力量回到晉國,即位成為晉文公,並依言將季隗接回國。後來「行將就木」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年紀已大,壽命將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姓。如春秋時代齊國有裔款。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