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化險為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蠻頌〉一文即記此事。文中贊頌唐王朝對戰敗部族的處置極為妥當,使為惡者受到應有的懲處,自新者得到適合的勉,「變氛沴為陽煦,化險阻為夷途」,即把原有的災禍之氣轉變成和煦的暖陽,坎坷堪憂的前途改造成平坦的道路。後來「化險為夷」從這裡演變而出,被用來形容轉化危險為平安。
夷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愉悅喜樂。《詩經.商頌.那》:「我有客,亦不夷懌。」
氛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疫厲、禍害。《文選.劉琨.勸進表》:「永之際,氛厲彌昏。」
碧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綠色的魚鱗。南朝梁.沈約〈需雅〉:「碧鱗朱尾獻鮮,紅毛綠翼墜輕翾。」
行尸坐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行屍走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行屍走肉」原作「行尸走肉」。「行屍」是指會走動的屍體。「走肉」是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體。所以「行屍走肉」是指光有軀殼而沒有靈魂,徒具形骸而毫無生氣的人。在晉.王的《拾遺記》中,提到東漢有個名叫任末的人,勤奮好學,各方面都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出外求學也不辭路途遙遠。他用茅草編成小草屋,削尖荊木做成筆,在樹上刻出汁液當做墨汁,刻苦地習文寫字,在艱苦的環境下苦讀而有所成就。他在臨終時告誡門徒說:「一個人如果好學,就算死了,也好像還活著一樣。不學習的人,即使他還活著,卻只是個會走動而沒有魂魄的軀殼一樣,徒具形骸而無所作為的人。」後來「行屍走肉」這句成語...
率由舊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率由舊章」之典源,提供參考。 《詩經.大雅.假樂1>》假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干祿百福,子孫千億。穆穆2>皇皇3>,宜君宜王。不愆4>不忘,率由舊章。 〔注解〕 (1) 假樂:美而愛樂。 (2) 穆穆:敬慎,奮勉上進。 (3) 皇皇:美盛鮮明的樣子。 (4) 愆:音ㄑ|ㄢ,過失、罪過。
金戈鐵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金戈鐵馬」之典源,提供參考。 1、「金戈」:南朝齊.謝朓〈為皇太子侍華光殿曲水宴〉詩(據《藝文類聚.卷四.歲時中.三月三日》引)昔駕陽穎,今歡雲陛,樂舊矣,芳宴在斯。載留神矚,有睟天儀,龍精已映,威仰未移。葉依黃鳥,花落春池,高宴弘敞,禁林稠密。青磴1>崛起2>,丹樓間出。翠葆3>隨風,金戈動日。惆悵清管,徘徊輕佾4>。 〔注解〕 (1) 磴:音ㄉㄥˋ,石階。 (2) 崛起:隆起、突出。 (3) 翠葆:翠綠色的葆。葆,鼓上的裝飾物。 (4) 輕佾:動作舒緩的樂舞行列。 2、「鐵馬」:南朝梁.陸倕〈石闕銘〉(據《文選.卷五六.銘》引)夏首憑固,庸岷負阻,協彼離心,抗茲同德。...
抱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裡懷著怨恨。《漢書.卷八六.何武王師丹傳.王》:「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銜怨而受罪。」《紅樓夢》第五二回:「那媳婦嗐聲歎氣,口不敢言,抱恨而去。」
紅絲待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宰相張正欲納郭元振為婿,令五女各持紅絲線,隔幔使郭擇取,終挑得第三女。見五代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上.牽紅絲娶婦》。後比喻為女招婿。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一二齣:「紅樓此日,紅絲待選,須教紅葉傳情。」
巴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在四川省重慶之南,位於長江、陵江會口之西岸。因四川省的水全傾注於此,江流其下,形若巴字而得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