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92.47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設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問,叫做激問,屬於問而不答的設問,答案往往在問題的反面。如:1.藍陰鼎<飲水思源>:「要是上頭沒有水不斷地來,下頭的水又有甚麼用呢?」→「要是上頭沒有水不斷地來,下頭的水是沒有用的。」2.<木蘭詩>:「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兩兔傍地走,不能辨我是雄雌。」3.《論語‧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求仁而得仁,不怨。」 懸問凡是作者內心確實存有疑惑,而刻意將此疑惑懸示出來詢問讀者的一種設問,便叫懸問。此種設問,既沒有答案,又不容易想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續不斷。參見「絡繹」條。
批判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的辯證法1、 在批判理論中,辯證、批判與否定三個概念互相扣連且交互作用。2、 辯證其實就是一種不斷否定的過程。3、 運用到社會政治現象,就是透過不斷批評與否定,使社會現實朝向合理的轉變。(二) 權威人格的研究1、 「權威人格」研究是屬於霍克海默主持的大型研究「偏見之研究」的一部份。2、 對於不容許相反言論的意識型態加以確認,同時企圖對於這種反民主的感覺與以精確的描述。三、 赫伯德‧馬庫色(Herbert Marcuse,1898-1979)(...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連續不斷的。[例]一直
物極必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必反」。見「物極必反」條。 01.宋.朱熹《近思錄.卷一.道體》:「如《復卦》言七日來復,其間元不斷續,陽已復生,物極必返,其理須如此。」 02.明.鹿善繼〈與孫相公書〉:「昨見王道長相說,一疏論閣臣分派票擬之,非謂軍國大事宜專責首輔擔當,已奉諭旨,此物極必返之機。」 參考詞語︰勢極必反注音︰ㄕˋ ㄐ|ˊ ㄅ|ˋ ㄈㄢˇ漢語拼音︰shì jí bì fǎn釋義︰猶「物極必反」。見「物極必反」條。 01.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齣》:「老夫待罪錦衣,多歷年所,門戶黨援,何代無之。總之,君子、小人,互為盛衰,事久則變,勢極必反。」
推陳出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去老舊的,創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例]本公司的產品要不斷的推陳出新,以迎合顧客的需求。
摩肩接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ㄙㄨㄟˊ ㄓㄨㄥˇ漢語拼音︰bì jiān suí zhǒng釋義︰肩併肩,腳接腳。形容人數眾多且不斷產生。見「摩肩接踵」條。 01.《韓非子.難勢》:「且夫堯、舜、桀、紂千世而一出,是比肩隨踵而生也,世之治者不絕於中。」 參考詞語︰摩肩繼踵注音︰ㄇㄛˊ ㄐ|ㄢ ㄐ|ˋ ㄓㄨㄥˇ漢語拼音︰mó jiān jì zhǒng釋義︰肩併肩,腳接腳。形容人數眾多且不斷產生。見「摩肩接踵」條。 01.唐.皇甫湜〈編年紀傳論〉:「其間賢人摩肩,史臣繼踵,推今古之得失,論述作之利病。……」 參考詞語︰肩摩袂屬注音︰ㄐ|ㄢ ㄇㄛˊ ㄇㄟˋ ㄓㄨˇ漢語拼音︰jiān mó mèi zhǔ釋義︰肩部相摩擦,...
望眼欲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製作陶器所用的轉輪。 (4) 鎩翮:ㄕㄚ ㄏㄜˊ。折傷羽莖,比喻不得志。 (5) 聯翩:形容連續不斷的樣子。 (6) 禁掖:宮中旁殿,亦泛稱宮廷。 (7) 青蒲:指天子內庭。因其地上有青色蒲席,故稱青蒲。 (8) 原憲:西元前515∼?,字子思,又稱原思,春秋魯人,一說宋人。孔子弟子,清靜守節,安貧樂道,孔子相魯時,嘗為邑宰,後隱於衛。 (9) 伏虔:即服虔,初名重,又名祇,字子慎,生卒年不詳。東漢河南人。以經學著,曾任九江太守,撰有《春秋左氏傳解》,曾以《左傳》駁難今文經學家何休。〔參考資料〕 唐.白居易〈江樓夜吟元九律詩成三十韻〉詩(據《全唐詩.卷四四○.白居易》引)顧我文章劣...
孟母三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的母親為激勵孟子勤奮好學,曾為選擇環境而搬家三次,終於把孟子培養成一代大儒。後遂以此形容家長為教育子女,選擇良好的學習環境所花的苦心。[例]許多家長效法孟母三遷的精神,不斷搬家,為的就是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心理防衛機轉_(defense_mechanis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類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緊張焦慮、尷尬、罪惡感等心理,試圖自我遮抑那些因擔心自我尊嚴受到貶抑、焦慮會不斷發生時出現的內驅力和情感,而有意無意使用的各種心理上的調整。人們會使用防衛機制保護自己免於不可接受的思想或衝動,或某些令人焦慮的訊息,無論是正常人或精神病患者皆會在某些行為上使用心理防衛機轉,差別在於程度不同,這是「自我」避免思想及情感失控的方法,而根據每個人的人格特質、經驗或觀念不同,會呈現不同的防禦方式。此概念來自精神分析理論中關於人類思想中存在多種力量進行互相對抗、鬥爭的假說。在生理上,心理防衛機轉被認為可以防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