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6.39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離鄉別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離鄉背井」之典源,提供參考。 《古尊宿語錄.卷三七.鼓山先興聖國師(神晏)和尚法堂玄要廣集》古人道,西天一段事,總被今時人埋沒,卻覓個出頭處不得。更有老宿道,大唐國內,盡是一隊滅胡種賊。即者便是。人家男女,乍入叢林,何處會得?聞舉經舉論,便刺頭入裡許,念言念句。便遇著這般底,便是殺人賊。是汝一人半人猶可在,惑賺他多少人家男女,千生累劫披枷帶鎖,於自己事轉疏轉遠。如今奉勸諸兄弟,大丈夫漢,一等是離鄉涉1>井,訪道尋師。為自己事,也須眨上眉毛,著些子精彩,於親躬事有辨明處。 〔注解〕 (1) 涉:徒步渡水,此指遠行。
王陽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章之學,博覽兵家書籍,二十八歲舉進士後出仕作官。由於得罪劉瑾,被貶至貴州龍場驛,他在蠻荒絕域中領悟聖人道理存於自己心中,而不是像事物上去追求。三十八歲講「知行合一」,門人漸多,五十歲揭示「致良知」之教。五十六歲奉命征撫西南土司,歸途得病,門人問他有什麼遺言,他微笑回答:「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就死了。 影響王陽明的門人很多,集合講論的時候,歌聲相和,互為問答,真情流露,感人至深。王陽明的思想精深縝密,他的門人與後學繼續發揚其中的某些特色,形成不同的派別。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王陽明英文關鍵字:Wang Yang-Ming ...
覓柳尋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尋花問柳」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杜甫〈嚴中丞枉駕見過〉詩(據《全唐詩.卷二二七.杜甫》引)元戎1>小隊出郊坰2>,問柳尋花到野亭3>。川合東西瞻使節,地分南北任流萍。扁舟不獨如張翰,白帽還應似管寧。寂寞江天雲霧裡,何人道有少微星。 〔注解〕 (1) 元戎:兵車。 (2) 郊坰:野外。坰,音ㄐㄩㄥ 。 (3) 野亭:野外的涼亭。
背井離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離鄉背井」之典源,提供參考。 《古尊宿語錄.卷三七.鼓山先興聖國師(神晏)和尚法堂玄要廣集》古人道,西天一段事,總被今時人埋沒,卻覓個出頭處不得。更有老宿道,大唐國內,盡是一隊滅胡種賊。即者便是。人家男女,乍入叢林,何處會得?聞舉經舉論,便刺頭入裡許,念言念句。便遇著這般底,便是殺人賊。是汝一人半人猶可在,惑賺他多少人家男女,千生累劫披枷帶鎖,於自己事轉疏轉遠。如今奉勸諸兄弟,大丈夫漢,一等是離鄉涉1>井,訪道尋師。為自己事,也須眨上眉毛,著些子精彩,於親躬事有辨明處。 〔注解〕 (1) 涉:徒步渡水,此指遠行。
臺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稱他人的名字或別號。《儒林外史》第一○回:「三公子道:『先生貴姓,臺甫?』那人道:『晚生姓陳,草字和甫,一向在京師行道。』」
沙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沙特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簡介:  1943年發表“存在與虛無“   1948年發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此二部作品內,沙特發表了胡塞爾與海德格的存在主義現象學﹞沙特的哲學為一激進自由意志,這種理論和決定論相對,認為人類有絕對的自由。「上帝已死」──尼采名言可以視作沙特哲學的一基本前提。  「人」的問題是沙特哲學思想的核心:他認為以往的哲學,無論是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陷,那就是忘記了人的存在與本質,而把人作為附屬品。所以應該拋棄這樣的哲學,用存在哲學取而代之。  沙特的思想中,人沒有一種基本或客...
莫信直中直,須防人不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不能只信任對方表面的正直,要提防對方會下毒手。《西遊記》第八一回:「妖精不精者不靈。一定會騰雲駕霧,一定會出幽入冥。古人道得好:『莫信直中直,須防人不仁。』」
變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變更動。《禮記.大傳》:「聖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權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別衣服,此其所得與民變革者也。」
動物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受的傷害。動物福利論所要求的,乃是不可以帶給動物不必要的痛苦(pain),以及對待牠們的方式要符合人道。動物權利論則認為,無論是在實驗室裡、在養殖廠中、還是在原野上,人類使用非人類動物在原則上即屬不當,這種行為應該禁止。探討甚麼程度的痛苦和死亡算是必要,根本沒有掌握到問題核心之所在。既然原本便不應該用這些方式使用動物,任何程度的痛苦與死亡,當然都屬於非必要。除此之外,與福利論相反,權力論還主張,在我們判斷應該如何對待動物的時候,人類的利益根本不應該列入考慮。無論藉這些方式使用動物,會帶給人類甚麼好處(金錢、便利、口腹之...
情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多情的人。唐.李白〈春日獨坐寄鄭明府〉詩:「情人道來竟不來,何人共醉新豐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