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4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史的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為社會現象之一;人們應用歷史的研究方法,重建教育的歷史,此即教育史的形成。大致而言,在一九四○年以前,西方教育史的研究,有三個重要方面:教育觀念的歷史研究,教育制度及教育機構的歷史研究,及教育立法與公共政策的歷史研究。一六七五年佛利銳(Claude Fleury)的〔教育歷程與方法〕(Traité des Choix et de la Méthod des Études)出版,討論了教育內容中各種學科的歷史及教育問題,堪稱為第一部的教育史。教育史的研究,早期多半集中於教育的傳統、制度及單一的教育機構的研究;教育史家除了對一些特定的教育機構,如大學,作歷史性的研究外,對於教育上的一些觀念...
|
良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優秀或稱職的史官。《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下.論曰》:「議者咸稱二子有良史之才。遷文直而事覈,固文贍而事詳。」《文選.曹丕.典論論文》:「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
2.完美的史書。如:「著作一部良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歷史重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來發生的事件和較早的事件如出一轍。如:「如果不記取歷史教訓,等歷史重演時,後悔已來不及了。」
|
令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漢代蘭臺尚書屬官,掌文書事務。《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趙禹傳》:「用廉為令史,事太尉亞夫。」後泛指官府中的胥吏。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三折:「眼睜睜棍棒淋漓,包待制又葫蘆提,令史每裝不知。」《水滸傳》第二七回:「知縣叫那令史先問了王婆口詞,一般供說。」
|
史籀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漢書.藝文志》有《史籀》十五篇,班固自注為周宣王太史所作;又說《史籀篇》是周朝史官教學童寫字的書。許慎《說文解字.敘》以為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一般以為就是《史籀篇》。西周晚期文字為大篆,太史籀應該整理過,成果就是《史籀篇》,篇中的字就叫籀文,字體與西周晚期銅器銘文類似。今僅存《說文》所引《史籀篇》及所錄籀文二百二十三字。也稱為「史篇」、「史籀」。
|
正史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史類為中國圖書分類四分法中史部的類別。凡由皇帝欽定為正史的史書,以及和他們有關的注疏、音義等書均屬之。如[史記]、[漢書]等。正史類最早出現於[隋書經籍志],以紀傳體史書為著錄對象,其後[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等,均沿用此例,紀傳體遂成為正史類的著錄取捨標準。
清乾隆年間編[四庫全書],乾隆皇帝明令定著二十四史為正史,即:[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 |
太史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編載史事兼掌天象曆法。參見「太史」條。
|
青史流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青史,史書。青史流芳指在歷史上留名,永垂不朽。元.沈禧〈一枝花.人為萬物靈套〉:「看古來孝諸賢俊,到如今青史流芳世不湮。」也作「青史名留」、「青史留名」、「青史傳名」。
|
史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司馬遷的別名。參見「司馬遷」條。
|
史達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評價4 特色簡介5 參考資料 生平(1234~1328)字邦卿,號梅溪,汴京(今河南開封)人。累試不第,作吏出身,寧宗時做過韓權相最親信的堂史,負責撰擬文書。韓敗,受到黥刑,人每以此輕之。但他在詞的藝術上成就之高,在當時極負盛名。當時的名詞人姜夔、張鎡都曾為他的《梅溪詞》寫序。 著作《梅溪詞》 評價1.姜夔稱其詞「奇秀清逸,有李長吉之韻。蓋能融情景於一家,會句意於兩得。」2.張鎡稱贊他的詞:「辭情俱到,纖峭泉底,去塵眼中,妥貼輕圓,特其餘事。至於奪苕艷于春景,起悲音于商素,有環奇警邁,清新閒婉之長...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