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說梅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參見「望梅止渴」條。宋.李清照〈打馬賦〉:「說梅止渴,稍蘇奔競之心;畫餅充飢,少謝騰驤之志。」
後會可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後還有相見的時候。離別時多用此語以安慰對方。如:「何必離情依依?我只不過是出國念書,後會可期!」也作「後會有期」。
蕭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面導向作用。不論散文、小說、詩歌或劇本,如果不能讓人在閱讀之後,震動心弦、深有感觸,進而受到啟迪與安慰,則可視為浪費筆墨,甚至禍棗災梨了。早在1950年發表第一篇作品。唯轉業新聞工作之後,曾有近10年時間擱置文藝寫作,直至1975年才又重拾文學創作之筆。他的作品以寫實風格見稱,憑著樸實無華的文字陳述,凡所見所聞,皆能精準下筆為文,讀來親切平和,發人省思,他尤其喜愛接近大自然,在青山綠水間寄情詠物,常有神來之筆,頗能呈現個人人文風采。 著作 著作有散文集《三十功名塵與土》、《馬祖、高雄、我》、《屐痕》、《歸鄉拾夢》以及...
正中其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意堅固管候發落,休得時刻怠慢。」蔡福聽了,心中暗喜。如此發放1>,正中2>下懷。領了鈞旨,自去牢中安慰他兩個,不在話下。 〔注解〕 (1) 發放:處分發落。 (2) 中:音ㄓㄨㄥˋ,符合。
梅林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望梅止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末年,曹操帶領著大軍要去討伐張繡,走到半路,因為天氣十分炎熱,又找不到水源,身上揹著沉重行囊的士兵個個都又渴又累。此時足智多謀的曹操,心生一計,就對士兵們說:「弟兄們,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的梅林,結滿了又酸又甜的果實,可以生津解渴。」士兵們聽到之後,每個人腦中都想起梅子那酸中帶著甘甜的味道,嘴裡不由自主的生出津液,精神為之一振,不再感到口渴。曹操藉此終於找到水源,解除部隊沒水喝的窘境。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望梅止渴」,用來比喻以空想來安慰自己。
望梅消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參見「望梅止渴」條。宋.趙長卿〈好事近.齒頰帶餘香〉詞:「猶勝望梅消渴,對文君眉蹙。」
徬徨歧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叉出的路口徘徊,不知該做何選擇。多指誤入歧途者而言。如:「他徬徨歧路,更需要我們給予幫助和安慰,使他早日醒悟。」
肩勞任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宮,來負責清潔灑掃的工作,我就死而無恨。請求陛下可憐我,讓我留下這條小命。」元帝聽了深表同情,再三安慰石顯,又重重賞賜一萬萬的錢財給石顯。這兩個典源一用「任勞」,一用「任怨」,後來被合用成「任勞任怨」,形容人做事熱心負責,不辭勞苦,不怕嫌怨。
好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舒適、好受。如:「謝謝你的安慰,我現在感覺好過些了。」
喪馬之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塞翁失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邊塞附近有個善於養馬的人,一天,他的馬忽然逃到胡地去了。鄰人們都前來安慰他,他父親卻不在意地說:「這沒什麼好難過的,怎知不會帶來什麼好運,正是我們的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走失的馬居然帶著一群胡人的駿馬回來。鄰人都來道賀,但是他父親卻說:「這也不必太高興,怎知不會是災禍的前兆呢!」果然不久老翁的兒子,在騎馬時跌斷了腿。鄰人又趕來慰問。老翁說:「腿跌斷了,怎知不是我們的福氣呢!」過了一年胡人入侵,當地年輕人都被召去作戰,十分之九的人不幸戰死;老翁的兒子卻因為瘸腿,保全了性命。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或「塞翁失馬」,用來比喻因禍得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