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膏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恩惠。《孟子.離婁下》:「諫行言聽,膏澤下於民,有故而去則。」
澤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恩惠施及。漢.劉向《新序.卷五.雜事》:「文王賢矣,澤及朽骨。」
小恩小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點小小的恩惠或好處。《東歐女豪傑》第三回:「偶有一個狡猾的民賊出來,略用些小恩小惠來撫弄他,他便歡天喜地感恩戴德。」也作「私恩小惠」。
隆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大的恩惠。[例]隆恩盛情
忘恩背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人恩惠而不知報答,反而做出對不起恩人的事情。《三國演義》第六四回:「法正賣主求榮,忘恩背義之賊。」也作「忘恩負義」。
禮有往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禮尚往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禮記》是儒家典籍之一,由漢朝戴聖所輯,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在《禮記.曲禮上》中提到,上古時代人心純樸,凡事沒什麼準則,只照著內心的誠意來行為;到了文明時代,就講究施與受間的互相往來,受到別人的恩惠,也要回報別人的恩惠。如果受到恩惠卻不報答,就不合乎禮;如果受人報答卻沒有給人恩惠,也於禮不合。人與人的關係,因為禮的作用而能保持和諧,如果沒有禮,就會發生危機。所以禮是一定要學習的。「禮尚往來」比喻別人以禮相待,也要以禮回報。
心愜意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滿意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滿意足」是指心意滿足。《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中有「豐等爵位已盛,心意既滿」這句話,以「心意既滿」描述王莽心腹甄豐等人受封高官,子孫亦受恩惠,心意滿足。甄豐等人當初依附王莽,原只是想攀龍附鳳以求取功名,不料王莽竟然篡漢,自立為帝,以甄豐等人為功臣,大肆加封進爵,甄豐等人畢竟為漢朝故臣,對漢朝宗室與天下豪傑仍心存顧忌,也不敢太過囂張,所以才會有「心意既滿」之感。後來「心滿意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心意滿足。
漂母進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恩惠不望回報。參見「漂母進食」條。
駭目驚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觸目驚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觸目驚心」原作「觸目崩心」。據《南齊書.卷三二.豫章文獻王列傳》載,南齊豫章文獻王蕭嶷過世後,受過他恩惠的樂藹在寫給沈約的書信中說,自己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西州窮士,因為受到蕭嶷的重用,才能有今天衣食無缺的生活。隨著時間消逝,緬懷追尋蕭嶷遺留的功業,目光所及,令人內心深受衝擊。後來「觸目驚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情景況,令人震驚。出現「觸目驚心」的書證如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九齣:「李大人,聞言興慨,觸目驚心。」
退徙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國,萬一將來晉、楚之間發生戰爭,雙方軍隊相遇於中原,那我一定會要我的軍隊向後撤退九十里,來報答您的恩惠。如果這樣還不能得到您的諒解,楚軍仍然繼續進攻,那我也只好拿起弓箭,和您相對抗了。」後來從言裡的原文「辟君三舍」演變出「退避三舍」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主動退讓,不與人相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