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2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八面玲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人處世圓滑,面面俱到。宋.夏元鼎〈滿庭芳.久視長生〉詞:「雖是無為清淨,依然要,八面玲瓏。」《孽海花》第七回:「原來寶廷的為人,雖是八面玲瓏,卻十分落拓。」
如魚得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亮: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曾敗曹操於赤壁,輔助後主劉禪。志在攻魏以復中原,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 (2) 關羽:?∼西元219,字雲長,三國蜀河東人。為蜀漢大將,輔佐劉備成大業,後吳將呂蒙襲破荊州,被殺。因其為人忠直仁義,廣受民間崇祀,尊其為「關公」。 (3) 張飛:?∼西元221,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國蜀漢涿郡人。少與關羽俱事劉備,號萬人敵。劉備伐吳,飛率兵會合,出兵前為部下所殺。 (4) 先主:劉備(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縣人,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曾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西元22...
道聽塗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果沒有查證就隨便傳揚出去,有德行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皇侃疏中對這句話加以解釋:「若聽之道路,道路乃即為人傳說,必多謬妄。所以為有德者所棄也。亦自棄其德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對人講述道理,必先鑽研日久,有所心得,才能對人講述,在道路上隨便聽到的消息,一定很多謬誤,不能輕易相信,更不能當成是真的,逕向他人轉述,如果這樣去做,便是自己毀棄自己的德行。後來「道聽塗說」演變為成語,泛指沒有經過證實、缺乏根據的話。
殫精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云:「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陛下納諫之旨乎?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意指皇上既有納諫的心,為人臣者當然一定要竭盡心力地提供建言,不可有所隱瞞。後來「殫精竭慮」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竭盡精力與思慮。
不容置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喙,本為鳥獸的嘴,此借指為人的嘴。不容置喙指不容許插嘴。[例]他不停的發表高論,旁人根本不容置喙。
智力三元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了解什麼是智力,必須先了解行為之後的認知歷程,亦即了解解決問題時,如何運用思考,如何組織知識。他認為人的智力有組合智力、經驗智力、適應智力等不同能力的組合。其過程:後設成分、付諸行動、習得新知、智能保留、遷移的成分。多維取向智力理論,有助於學校重視全人教育的理念。使學生能接觸現實生活與吸收新經驗的機會,以培養適應環境與創造新經驗的能力。 人類智力形成根據三元理論,人類的智力是由連接的三邊關係組合的智力統合體,這三邊可視為構成智力的三種成分,各邊的長度因人而異,這也可解釋智力的個別差異。這三邊分別是:組合智力(compo...
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策.秦策一》張儀說秦王曰:「臣聞之,弗知而言為不智,知而不言為不忠。為人臣不忠當死,言不審亦當死。雖然,臣願悉言所聞,大王裁其罪。臣聞,天下陰燕陽魏,連荊固齊,收餘韓成從,將西南以與秦為難。臣竊笑之。……今秦出號令而行賞罰,不攻無攻相事也。出其父母懷衽1>之中,生未嘗見寇也,聞戰頓足徒裼2>,犯白刃,蹈煨炭3>,斷死於前者比比4>是也。……」 〔注解〕 (1) 懷衽:懷抱,胸前衣襟。衽,衣襟。 (2) 頓足徒裼:以腳跺地,空手露體。徒,空。裼,音ㄒ|ˊ,袒露。 (3) 煨炭:熱灰火炭。煨,音ㄨㄟ,熱灰。 (4) 比比:宋鮑彪本《戰國策》「比」下多一「比」字,茲據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祕密不為人知的事。[例]難言之隱
司空見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846),字公垂,唐無錫人。元和年間進士,穆宗時任命為戶部侍郎,武宗時官至尚書右僕射。善作詩歌,為人短小精悍,有「短李」之稱。 (2) 劉:劉禹錫(西元772∼846),字夢得,唐彭城人。貞元九年進士,後為監察御史。因與柳宗元參加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晚年時,曾為太子賓客,故亦稱劉賓客。劉氏擅長詩文,與白居易為好友,詩名相若。 (3) 第:古時指王公大臣或富貴人家的住宅。 (4) 鬌:形容頭髮烏黑亮麗。,音ㄨㄛˇ。鬌,音ㄉㄨㄛˇ。 (5) 宮樣□:皇宮中流行的□粉。 此指□扮豔麗出色。 (6) 杜韋娘:唐代名歌妓。此處借指在座的妙妓。 (7) 司空:官...
背道而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不合情理,做事違反正道。※#語或本唐.白居易〈為人上宰相書〉。後用「背道而馳」比喻彼此的目標或理想完全相反。 △「南轅北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