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4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眼花繚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眼睛昏花,心緒迷亂。如:「憑我的三寸不爛之舌,必然說得他眼花繚亂。」也作「眼花撩亂」、「眼花瞭亂」。
|
當務之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務之急」原作「當務為急」。孟子是戰國時代的大思想家,曾教導子弟做事一定要知道輕重緩急。他說一個有智慧的人,對什麼事都清楚明瞭,但仍知道要先完成當前最急迫的事;一個仁慈的人,對什麼都給予關愛,但仍知道要先親近有賢德的人。孟子告訴學生,凡事都要先認清優先順序,先完成當下最急切的事,這叫做「知務」,也就是明白事情的輕重緩急。後來「當務之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當前最急迫要做的事。
|
從心所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篇中孔子自述生平修養進程,他說:「我十五歲時立志向學,三十歲時自立於社會而有所成就,四十歲時能明瞭事理而無所迷惑,五十歲時明白了天地萬物生成運行的自然法則,六十歲時能聆聽並了解他人話中的真義,七十歲時則能完全順從自己的心意做事,而且不會踰越法度。」由孔子這段話可以得知,當人修養到極致,萬事萬物的道理了然於胸,自身的行為會自然而然地容入天地運行的法則,而不會有所違逆。可知「從心所欲,不踰矩」,當是儒家修身養性的最終目標。「隨心所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完全順隨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但後來在使用這句成語時,有時會轉用於任意施行而不管是否造成危害的負面表述。
|
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高尚。如:「抗志」。《楚辭.宋玉.九辯》:「堯舜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
|
垃圾桶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nal choice》一書提出。而相關的概念,Lindblom在1959年就曾提及。這種模式是用來瞭解「無政府狀態」組織(organized anarchy)的決策過程。「無政府狀態」組織有三個特徵:目標模糊(problematic preferences)、對如何達成目標的方法亦不甚清楚 (unclear technology)、流動性參與(fluid participation)。 參考資料 產生原因:http://www.kuhes.tyc.edu.tw/~head/_private/study/03.doc[...
|
了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楚、明瞭。唐.白居易〈睡起晏坐〉詩:「了然此時心,無物可譬喻。」《三國演義》第四四回:「將軍以軍數開解,使其了然無疑,然後大事可成。」也作「瞭然」。
|
世紀計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紀的計算,因此其出生即代表0歲,接著以滿一個月、滿六個月等等作為更細部的表示方式。 西元表示 西元後瞭解上述後,可知西元的出發點即為西元一年,也就是於耶穌誕生之時,而每經過一百年則稱為一世紀,因此西元後一世紀即代表西元1年至100年,常常有學生容易搞混於此點,會認為一世紀即為西元100年開始至西元199年,但此迷思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提醒,且藉由西元由來的介紹,讓學生確實了解西元涵義。因此對於目前而言,是屬於21世紀,其代表西元2001年至2100年,而2013確實位於此範圍中。另外可補充的是,實務上西元後的表示方式為...
|
紮根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tman,2010)。紮根理論的研究出自於研究者發問有關在特定脈絡中的人的問題,紮根理論的研究者為瞭解經驗的模型,而蒐集參與者生活的經驗資料,為了正確詮釋参與者的想法,進行深入訪談以證實或釐清觀念。雖然紮根理論受到被研究者經驗詮釋的影響,但對研究者來說,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賦予感興趣的議題一種具系統的詮釋,而非找尋客觀的解釋方法(王文科、王智弘,2002)。 紮根理論是一種具社會批判的研究方法,為一種質性研究,並為社會現象提供一種豐碩而複雜的詮釋基模。所謂「紮根」,即是研究者先對一未知領域感興趣,並經由系統化方式蒐集資料...
|
合作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的知識。更具體來說,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各小組的成員都針對特定的學習單元,完全按照自己的能力以及所瞭解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學習責任,在經由成員之間不斷的交換意見、互相支持之下,所有成員共同努力朝向小組的學習目標邁進(林清山,1993)。合作學習教學強調組員在彼此接納、尊重的前提下,給予學生表達自己意見,辯駁澄清的機會,藉由他人知識的分享,彼此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學習的內容,省思及察覺自己的盲點,進而修正和重新建構自己的新觀點,使學生透過同儕亙動中,從事有意義的學習(王千倖,1996)。此單元活動進行的合作學習種類以黃正傑和林...
|
大惑不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分糊塗、迷惑,不懂道理。語本《莊子.天地》:「大惑者終生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後用以指對事物感到非常疑惑,無法瞭解。宋.陸游〈與趙都大啟〉:「伏念某下愚無知,大惑不解,罪宜永斥。」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