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算法上,指兩個數值的結合。如:「3加5等於8。」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別發現於墓主、東側室四夫人、西側室東耳室前室的殉人們身上。考古學家郭寶均先生根據輝縣戰國魏墓資料結合儒家經典的戰國佩玉圖,中間以璧或者環為主體,上下各接一橫形珩,再下綴衝牙,牙形似觿在兩旁,不只取聲而且加重垂勢。
意義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r)的主張,鼓勵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先將新知識的主要概念提出來,使之與學習者既有的概念(先備知識)相結合,並且藉之引導學習者進入學習狀態,產生所謂有意義的學習。 在教學上的應用雖同屬認知學習理論範疇,但奧蘇貝爾根據意義學習論所發展出來的教學模式,卻與布魯納的啟發教學法大不相同。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論所主張的乃是「闡釋型教學」(expositive teaching)方式,建議教師教學時須詳細規畫教材,並且根據對學生經驗能的了解,將教材組織成為有系統的知識,然後條理分明地對學生講解,並予以引導。在實際教學應用過程中,建議採三...
有情人終成眷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有感情的戀人終於得以結合,成為夫妻。如:「雖然雙方家長並不贊成他們的婚事,但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認知學徒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程中所形成,提供了「認知學徒制」學習理論基礎,於是學者乃設法將傳統的「學徒制」和近代「認知理論」加以結合,建構出「認知學徒論」理論,一方面可以保存傳統的「學徒制」的優點,一方面又可以擴大傳統「學徒制」的效果。所以這種理論在1990年代提出之後,不管是職業教育、特殊教育、行政人員培育或是班級教學改進,都獲得很大的迴響,而且其應用效果是正向的,頗受肯定。雖然「認知學徒制」和傳統的「學徒制」。都很強調真實情境的學習和實務知識的獲得,但彼此之間仍有相當大的不同,其主要差異如下:1.重視主動的學習:學習不是來字被動的灌輸,而是訴諸...
教育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迎接雲端學習時代來臨,教育部透過整合教育體系的雲端學習資源與服務,建構以服務全國學生、教師及家長需求為主的「教育雲」服務,滿足行動學習與翻轉學習的教育需求。 教育部自102年8月啟動服務以來,推出電子郵件、跨縣市單一帳號簽入等雲端化服務,導入校園使用。103年開始建立「教育雲」入口網,整合縣(市)政府、部屬機關(構)、大學及民間等數位資源與服務,依不同類型,分別匯集於「教育大市集」、「教育百科」、「教育媒體影音」、「學習拍立得」、「學習工具」及「線上學習」等,推出更多的雲端應用服務。透過「教育雲」入口網的跨平臺整合查詢介面,可進行搜尋教育雲端的各項學習資源,或利用教育體系的單一帳號登入,即...
移風易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記〉是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記錄音樂理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大意是: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就進而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十分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且主張用「禮義」來導正人民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民的心性。音樂之中,又以和善純正的音樂,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移風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因某種目的或利益結合成的組織。[例]幫會、幫派
赫爾巴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趣(博雅教育),並慢慢「知你自己」,以激發學生心裡的統覺機能,形成一個「文化人」,使「知」和「意」相結合。赫爾巴特繼承康德道德哲學的「善意說」,以人的動機為考慮對象。在教育上的內涵而言,為他律(管理、陶冶)到自律。→符合「倫理學」。教材安排:教師給學生的教材應該容易瞭解,且教師所提示給學生的材料或經驗,必須前後銜接,也須重視系統,連貫及活動的特性。課程安排上,也要配合多方面興趣,教學上往「專精」與「廣博」兩方面發展。→符合「心理學」。 教學法赫爾巴特提出四段教學法,對歐洲十九世紀後期的教學法影響甚鉅,但由與用語並非十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花粉管會沿著花柱連到子房,再進入到胚珠中,使得精核可以進入胚珠內。(三) 受精:精核與胚珠內卵細胞結合,形成合子,而另一個精核則會與胚珠內的2n細胞結合,形成胚乳。(註一)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花英文關鍵字: flower 參考書目註1:奧斯朋出版編輯群/原著,李千毅/譯者,《圖解生物辭典》,p.28-31,台北市:天下遠見,2006年再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