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1.68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團體動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體動力(group dynamics)目錄1 緣起2 定義3 特點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緣起團體動力通常是指對於小團體個人互動的研究,最簡單的定義為運作團體的各種勢力,而這種勢力存在於某個場域或情境中,是相當複雜且相互依存的。團體動力的發展與當代心理學中場地論的關係最為密切,場地論的創始人為Kurt Lewin,兒團體動力一詞也是Lewin於1947年創用,他被公認為團體動力學之父,並於1945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創立第一個團體動力學研究中心。(註1) 定義Cartwright和Zander(1968)年對團體動力的...
亞理士多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ul):具想像、記憶、活動、感官印象等功能。植物性與動物性都屬「肉體」(body),肉體並非阻礙心靈運作的墳墓,如同柏拉圖所說,而卻是心靈寄託的場所。不過動物性的功能產生了價值之分歧與感受之差異。人性(human soul):即理性之運作,是一種判斷。感官印象所呈現出來的,本身並無錯誤;但是如缺乏理性功能,則判斷就遠離事實或真理了。亞里士多德又將理性分為兩層:一是實踐理性(practical reason),即身體力行中體驗真理。不光是「談」而已,...
PDCA循環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循環圈裡。註1這四個階段是周而復始地進行,將未能解決的問題帶入下一個循環圈中,由於是有效且合乎邏輯的運作方式,試可用來作為品質管制的方法。 參考書目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7),教育e辭書, p.6-7,臺北市: 高等教育。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PDCA%E5%BE%AA%E7%92%B0%E5%9C%88
Z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群關係學派以成員的行為動態為主的問題。靜態、動態及生態組織宜並重:認為一個組織的行為除了注重內部的運作外,也要兼顧到外部生態的環境,因此認為組織或團體實質上為一個有機體,也就是社會中的一個次級系統,因而獲得也應該注重團體外的生態環境。此也改善科學管理學派中以靜態層面為主,以及人群關係學派以動態層面為主的偏誤。 參考資料註1謝文全(1985)。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頁145-146。文景出版社印行。註2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頁39-40。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註3考用月刊社編著(1986)。教育行政...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罰的理由4.2 支持體罰的理由4.3 國際不打小孩日5 外在連結 體罰的類型教育活動本身是一種權力的運作,艾齊尼(Amitai Etzioni)以權力的強制性程度來分類,計有規範型(normative)、利酬型(remunerative)和強制型(coercive)權力;這三種類型的權力都可能用在教育上。規範型權力是以德服人,學生是心悅誠服的學習,當然先決條件是教師要有道德權威,且把教學活動設計的活潑有趣來吸引學生。利酬型權力是以利誘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如給獎品或用以後聯考成功為誘因,當然其最後目的仍是希望能引出學生的興趣...
內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體中發生爭權奪利的情況。如:「團體內部應力求安定,不要起內鬨,影響了團體的運作。」
評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協助決策及計畫擬定(3)增進交流溝通與士氣(4)促進專業進修(5)提供選擇組織之參考(6)提高組織運作品質與績效(註一) 評鑑的模式 目標達成模式(goal-attainment model)目標達成模式(goal-attainment model)是最早期的評鑑模式,屬於目標取向的評鑑,也就是把評鑑視為一種目標達成程度的評鑑。此模式淵源於泰勒(Ralph W. Tyler)所領導的「八年研究」。目標達成模式的步驟:(1)建立組織目標;進行目標分類;(2)將目標轉換成可測量的行為目標;(3)尋找可供達成目標的情境;(4...
垃圾桶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徵是對如何達成目標的手段或方法並不清楚。這種組織的成員通常只知道與本身職責相關的業務,對整個組織的運作充其量只有一些很基本和粗淺的認識。成員需要去嘗試錯誤,從經驗中去學習,甚至要在面對危機時摸索和思考解決的辦法。本文指出該種組織是一個鬆散的結構,有時甚至是先決定了要做什麼事或是有了行動(action),然後再去思考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以及做這件事的目標是什麼,而不盡然像理性決策模式所主張的依邏輯思考的決策步驟以解決問題例如:我國以往的大陸政策「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到底怎麼統一﹖用什麼具體的方法達成統一中國的政策目標,並不...
學習策略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學習策略教學法2 (一) 學習策略教學的內容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學習策略教學法學習策略係指促進各種學習情境中資訊的習得、儲存、檢所、統整與運作的各項原理原則與技術。學習策略教學的重點在教導學生「學習如何學習」,而不在「學習什麼(即課程與教材內涵)」。其主要教學內容是學科學習策略、問題解決方法和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等。研究的結果證實,學習策略的習得可以活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並能夠改善與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果。 (一) 學習策略教學的內容學習策略教學法適用於認知學習障礙兒童,特別是欠缺學習策略的低成就兒童。學習策略...
出生入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太過,對自己的供養太豐厚啊!總之,生命的過程就是「出生入死」,本是一種自然的規律,依循自然的規律去運作,不設過多的供養,如此便是長壽之道了。至於「出生入死」語義之轉變,所見的較早文獻是晉代潘岳的〈秋興賦〉。此文是潘岳借秋景抒寫他周旋於官場的無奈,和無法歸鄉的愁思,其中有一句「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是嘲諷自己看到安樂處,就忘了官場的處處危機,所以才會這樣不顧生死的在此留連忘返。後來「出生入死」就被用來比喻冒險犯難,隨時有喪失生命的危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