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54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欲望或渴求。《禮記.樂記》:「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三國魏.王粲〈雜詩〉:「人欲天不違,何懼不合并。」
存天理去人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天理去人欲」是宋代理學家程頤的主張。宋代理學家多重理欲之辨,而程頤又為其中之最;他在〔伊川語錄〕中指出:「視聽言動,非禮不為,即是禮,禮即是理也。不是天理,便是人欲。……無人欲即皆天理。」他認為「蔽於人欲則亡天理」,「無人欲則皆天理」,把「天理」與「人欲」看作是兩個對立而不能妥協的概念。
  在程頤學說中,「理」與「氣」不同,有形上與形下之別;理是天地萬物的本原,是本,而氣則因稟受不同而有善有不善,故程頤的本體論有「理氣二元論」的傾向。由理氣二元引申到人生哲學的理欲問題,程頤亦採二元論的立場,主張理與欲對立,當「存天理去人欲」,如說:「天理人欲常相對,……此進則彼退,此退則彼...
人欲橫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嗜好欲望泛濫無窮。形容社會風氣敗壞。《朱子語類.卷九三.孔孟周程張子》:「世衰道微,人欲橫流,不是剛勁有腳跟底人,定立不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欲」為七情之一,〔禮記‧樂記〕中載:「何謂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不學而能。」又:「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所說「欲」和「人欲」都指人對物質的欲望,尤指對物質欲望的奢求無度,因而做出掠奪殺伐等違背天理之事,所以自古以來,先哲便教人克制物欲,如〔禮記‧曲禮〕中說:「欲不可縱」便是要節制欲望,勿任其增加,而違反天理。
  荀子論人性人情,對「欲」字也有一種看法。荀子說:「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質也;欲者,情之應也。」也是把人的欲望當作情,情則出自於性。荀子又說:「凡人有所一同,飢而欲食,寒而欲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眾口鑠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條。 01.宋.李綱《李忠定公奏議.卷四一.謝親筆劄子》:「陛下察其心於群口鑠金之際,薄其罪於眾人欲殺之時。」 參考詞語︰爍金眾口注音︰ㄕㄨㄛˋ ㄐ|ㄣ ㄓㄨㄥˋ ㄎㄡˇ漢語拼音︰shuò jīn zhòng kǒu釋義︰猶「眾口鑠金」。見「眾口鑠金」條。 01.宋.歐陽澈〈借前韻書懷呈顯道〉詩:「洗垢索瘢何足恤,爍金眾口任人非。」
垂涎三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賈誼《新書.卷四.匈奴》匈奴之使至者,若大人降者也,大眾之所聚也,上必有所召,賜食焉。飯物故四五盛,羹胾膹炙,肉具醯醢,方數尺於前,令一人坐此,胡人欲觀者,固百數在旁。得賜者之喜也,且笑且飯,味皆所嗜而所未嘗得也。令來者時時得此而饗之耳。一國聞之者、見之者,垂涎而相告,人悇憛1>其所自,以吾至亦將得此,將以此壞其口,一餌。 〔注解〕 (1) 悇憛:音ㄊㄨˊ ㄊㄢˊ,憂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可、應該,表示期望。《左傳.隱公三年》:「吾子其無廢先君之功!」《戰國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曾參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策.秦策二》秦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欲車通三川,以闚周室,而寡人死不杇乎?」甘茂對曰:「請之魏,約伐韓。」王令向壽輔行。甘茂至魏,謂向壽:「子歸告王曰:『魏聽臣矣,然願王勿攻也。』事成,盡以為子功。」向壽歸以告王,王迎甘茂於息壤。甘茂至,王問其故。對曰:「……今臣羇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孫衍二人者,挾韓而議,王必聽之,是王欺魏,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昔者曾子1>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2>。有頃3>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4>踰牆5>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
行將就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晉人伐諸蒲城。蒲城人欲戰,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於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從者: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納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劉;以叔隗妻趙衰,生盾。將適齊,謂季隗1>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而後嫁。」對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2>焉。請待子。」處狄十二年而行。 〔注解〕 (1) 季隗:春秋時廧咎如(狄族一支)人,晉公子重耳逃亡狄國時所娶的妻子,生卒年不詳。隗,音ㄨㄟˇ。 (2) 就木:進入棺材,指死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