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6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儀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制度。《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下》:「漢興之初,儀制未及定,即且因秦故祠,復立北畤。」《儒林外史》第四八回:「鄉約書不過是添些儀制,勸醒愚民的意思。」
雩祀儀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祀儀制。帝王祭天祈雨,自古有之。但清兵入關之初,未曾舉行此種祭祀。至順治十四年(1657)夏大旱,順治帝(1644∼1660)祈雨於圜丘壇。自此,始制定雩祀儀制。舉行雩祀前期戒齋三日,冠服淺色,禁屠牢,罷刑名。屆時,皇帝素服,步行入壇,不除道,不用儀仗,壇上設酒果,香燈,祝帛及熟牛脯醢。祭時不奏樂、不設配位,不奠玉,不飲福,受胙。其餘禮儀如冬至祭祀儀式。並另外派其他官員至方澤、社稷、神祇諸壇至祭。清朝(1644∼1911)乾隆七年(1742)御史徐以升(生年不詳)奏請建壇雩祭。經議定:孟夏擇日行常雩,祀圜丘,奉列祖配。舉行大雩祭禮時,用舞童十六人,著黑衣,分八行,執羽翳而舞。
《清史稿.卷八十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容貌舉止。如:「威儀」、「儀容」、「儀表堂堂」、「儀態萬千」。
有一定規矩、程序的禮節。如:「禮儀」、「司儀」、「儀式」。
禮金或禮物。如:「賀儀」、「奠儀」、「謝儀」。
器具。如:「儀器」、「地球儀」、「渾天儀」、「地動儀」。
仰慕、嚮往。如:「心儀已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矩、法度。如:「制度」、「法制」、「兵制」、「中央集權制」。
式樣規範化的。如:「制服」、「制式手槍」。
制定、規劃。如:「制作」、「因地制宜」。
限定、管束。如:「制止」、「管制」、「壓制」、「限制」。
指父母親的喪事。如:「守制」、「嚴制」、「慈制」。
井然有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穩而感到滿意知足,熱衷於堅守道德禮義且不感疲乏,運用英明的智慧洞察一切,一絲不苟地遵行禮法,掌握禮儀制度而安泰自若,會為別人的善言善行而感到溫馨快樂,也會因為別人不守名分而感到憂心忡忡,如果可以做到這些,就可以稱為聖人了。後來「井井有條」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整齊有序,條理分明。出現「井井有條」的書證如宋.樓鑰〈周伯範墓誌銘〉:「經理家務,井井有條;時出其餘,以周人之急。」
井井有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穩而感到滿意知足,熱衷於堅守道德禮義且不感疲乏,運用英明的智慧洞察一切,一絲不苟地遵行禮法,掌握禮儀制度而安泰自若,會為別人的善言善行而感到溫馨快樂,也會因為別人不守名分而感到憂心忡忡,如果可以做到這些,就可以稱為聖人了。後來「井井有條」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整齊有序,條理分明。出現「井井有條」的書證如宋.樓鑰〈周伯範墓誌銘〉:「經理家務,井井有條;時出其餘,以周人之急。」
眷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親人、家屬。《紅樓夢》第一六回:「椒房眷屬入宮,未免有國體儀制,母女尚不能愜懷。」《文明小史》第四○回:「對面河房,盡是人家的眷屬。」
賈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不懂人情世故,不知權衡輕重,從他人的利益出發,迫不及待的提出許多改革措施,賈誼設計了一整套漢代禮儀制度,以代替秦制。漢文帝打算擢升賈誼並採用他的方案,遭到官僚與王族階層反對,只得作罷不考慮現實面。後來賈誼建議爲了強化皇上的權利,讓列侯離開京城,回到他們的封地去,結果得罪了列侯,招致後禍,並於公元前177年被貶為長沙王太傅。【人緣不佳,遭人誹謗 】前面說過,賈誼年紀輕輕就得皇帝賞識,招致小人的嫉妒,又大力提倡改革,侷限在自己的觀念中,做人處事不夠圓融。結果上下左右均在文帝面前誹謗他,久而久之,文帝覺得他人緣不佳,便把他...
非驢非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西域有一個小國龜茲,其國王多次至漢朝覲見宣帝,且留住一年,回國之後,修築宮室、禮儀制度等全都模仿漢朝,被鄰國譏諷為不倫不類。見《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渠犁傳》。後即以非驢非馬形容不倫不類的事物。也作「非鴉非鳳」。
禮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按官階品級而分的禮儀制度。唐.韓愈〈桃源圖〉詩:「爭持酒食來相饋,禮數不同樽俎異。」《新唐書.卷一二七.列傳.裴耀卿》:「班爵與公同,而禮數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