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17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卻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書人或章回小說中,在一個情節結束後,另起一個段落時,常用的發端詞。元.關漢卿《玉鏡臺》第一折:「卻說那不得志的,也有一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退。如:「退卻」、「卻敵」、「望而卻步」。
推辭、不接受。如:「盛情難卻」、「卻之不恭」。
去、掉。如:「失卻」、「了卻」、「忘卻」、「除卻」。
反、倒。如:「他叫我們一定要準時出席,自己卻遲到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話語表達自己的意思。如:「說話」。
言論、道理。如:「學說」、「著書立說」。
解釋。如:「說明」、「說理」、「解說」、「說清楚」。
責備。如:「我剛剛說了他一頓。」
談論。如:「談天說地」、「談古說今」。
介紹親事。如:「說媒」、「說親事」。
文體的名稱。如:「小說」、「偵探小說」、「少年小說」、「長篇小說」。
用言語勸說別人,讓他聽從或採納自己的意見。如:「說服」、「說客」、「遊說」。
喜悅。通「悅」。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塞翁失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候邊塞上有個老翁,丟了一匹馬。別人去安慰他,他卻說:「怎麼知道不是件好事呢?」過了幾個月,這匹馬果然帶著一匹好馬回來了。典出《淮南子.人間》。比喻禍福時常互轉,不能以一時論定。宋.陸游〈賀蔣尚書出知婺州啟〉:「魯人獲麟以為不祥,雖愛憎之叵測;塞翁失馬未必非福,抑倚伏之何常。」《儒林外史》第四○回:「蕭雲仙呼天搶地,盡哀盡禮,治辦喪事,十分盡心。卻自己嘆息道:『人說塞翁失馬,未知是福是禍。』」也作「北叟失馬」。
動輒得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人,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登進士第後,曾任國子博士、監察御史等職,卻因直言敢諫,屢次犯怒被貶,久久不得升遷。韓愈自認才高,不應受此待遇,因此作〈進學解〉一文以抒己憤。該文採問答方式,以國子先生喻己,假托學生之言,抒發自己才高卻不受重用的不滿,卻說自己不過是一介庸才,符合目前的低位閒差,用以自我解嘲。文中的「跋前躓後,動輒得咎」就是學生描述國子先生(韓愈)在官場上的處境艱難,一有舉動就會遭受責罰,進退兩難,而屢遭貶謫。後來「動輒得咎」就被用來形容人處境困難,極易受到責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彈劾。《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卻說保安州父老,聞知沈經歷為上本參嚴閣老貶斥到此,人人敬仰,都來拜望。」《紅樓夢》第二回:「不上兩年,便被上司尋了一個空隙,作成一本,參他『生性狡滑,擅纂禮儀。』」
冠冕堂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表面上光明正大的樣子。如:「明明是藉機出國,卻說是拓展貿易,好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義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 tián yīng釋義︰猶「義憤填膺」。見「義憤填膺」條。 01.《官場現形記.第二七回》:「卻說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裡瞧見了,頓時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參考詞語︰義憤填胸注音︰|ˋ ㄈㄣˋ ㄊ|ㄢˊ ㄒㄩㄥ漢語拼音︰yì fèn tián xiōng釋義︰即「義憤填膺」。見「義憤填膺」條。 01.《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把白臉兒狼、傻狗二人商量的傷天害理的這段陰謀,聽了個詳細,登時義憤填胸。」 02.《歧路燈.第七六回》:「國家第一要忠臣,義憤填胸不顧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道教的廟宇。如:「道觀」。《西遊記》第二十四回:「卻說這座山名喚萬壽山,山中有一座觀,名喚五莊觀。」
樂不思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算沒有死,也無法長久跟在這樣的人身邊啊!」事後,司馬昭問劉禪:「你會不會想念你的家鄉蜀國呢?」劉禪卻說:「在這裡很快樂啊!我才不會想念故鄉呢!」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樂不思蜀」的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因為留戀玩樂而不想返回自己故鄉,或形容快樂得忘了歸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