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原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情發生的因由。《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陳木南聽了,纔知道這個原故。」《文明小史》第三○回:「那般荒亂,都是法律不講究的原故。」也作「緣故」。
2.意外、變故。《程乙本紅樓夢》第一○○回:「要是他急出個原故來,不但你添一層煩惱,我越發沒了依靠了。」也作「緣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原因、理由。[例]原故、托故、無緣無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始的。如:「原始」、「原稿」、「原著」。
未經加工的。如:「原貌」、「原油」、「原木」。
本來。如:「原本」、「原封不動」、「物歸原主」、「此事原可饒恕」。
廣而平的地方。如:「平原」、「草原」、「高原」。
寬恕、諒解。如:「原諒」、「情有可原」。
推究根本。如:「原道」。
師心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自己的歸宿何在,這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嗎?人生在世,難道都是這樣的昏昧、糊塗嗎?人類所以如此昏昧的原故,就在於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成見作為評判是非的標準,所有的是非都是因為人先入為主的成見而產生。後來這裡原文的「隨其成心而師之」,演變成「師心自用」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人固執己見,自以為是。
七上八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06.《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八回:「只有那惲來在旁邊聽得呆了,自己也不知是歡喜的好,還是不歡喜的好。心裡頭好像有一件東西,在那裡七上八下,自己也不知是何原故。」
所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原故、理由。《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鄧門上見他急得這樣,問其所以,才知道原故。」
緣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情發生的因由。《三國演義》第二一回:「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老殘遊記》第一二回:「初起不懂甚麼緣故,既而想起,自己也就笑了。」也作「原故」。
2.意外、變故。《紅樓夢》第九七回:「欲要叫人時天又晚了,欲不叫人時自己同著雪雁和鸚哥等幾個小丫頭,又怕一時有什麼緣故。」也作「原故」。
原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的緣起與由來。《西遊記》第九回:「即咬破手指,寫下血書一紙,將父母姓名、跟腳原由,備細開載。」《紅樓夢》第一六回:「細問原由,方知賈雨村亦進京陛見,皆由王子騰屢上保本,此來候補京缺。」也作「緣由」。
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原因、原由、原故
原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來由、理由、起因、由來、因由、原故、原由、源由、緣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