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06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取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取得他人的信賴。《文選.陸機.豪士賦序》:「夫以篤聖穆親,如彼之懿,大德至忠,如此之盛,尚不能取信於人主之懷,止謗於眾多之口。」《紅樓夢》第六十六回:「也不用金帛之禮,須是柳兄親身自有之物,不論物之貴賤,不過我帶去取信耳。」
取信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取得他人的信賴。如:「他三番兩次食言,今後所說的話如何還能取信於人?」《三國演義》第八六回:「大王猶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誠實。如:「信用」、「誠信」、「失信」。
可靠、不懷疑。如:「信任」、「信賴」、「信譽」、「相信」、「可信度」。
崇仰。如:「信仰」、「信念」、「信徒」、「信奉」。
隨便、任意。如:「信步而行」、「信口開河」、「信手拈來」。
書札、函件。如:「書信」、「信件」、「掛號信」。
消息。如:「音信」、「報信」、「信息」、「喜信」。
憑證。如:「信物」、「印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得到。如:「取樂」、「取暖」、「取信於人」。
南轅北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因為他是往相反的方向走,馬愈快、旅費愈多、馬伕愈好,反而使他離楚國愈遠。今天大王您想成就霸王之業,取信於天下諸侯,依仗著強大的軍力去攻打趙國,想藉此擴充領地,提高聲望,其實這樣的舉動愈多,愈失信於天下,離成就霸王事業的心願也就愈遠,這不正如想到楚國卻往北方走一樣,永遠達不到目的!」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南轅北轍」,用來比喻志向和行為背道而馳,現在凡是做「背道而馳」的事,都可以稱為「南轅北轍」。另外,這句成語還可引申用來比喻遙隔兩地。
助紂為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封神演義》第六七回:「今天下諸侯大會孟津,大王若不以兵相應,則不足取信于眾人,則眾人不服,必罪我國以助紂為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採信、取信。如:「聽信」。《戰國策.齊策一》:「士尉以證靖郭君,靖郭君不聽,士尉辭而去。」《宋史.卷四四二.文苑傳四.蘇舜欽傳》:「而大臣歸咎于刑獄之濫,陛下聽之,故肆赦天下以為禳救。」
言不由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中:同「衷」,內心。 (2) 質:音ㄓˋ,人質。春秋戰國時代,國與國之間常互以人作抵押,以取信對方。 (3) 間:音ㄐ|ㄢˋ,挑撥、分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答應、應允。如:「許可」、「允許」。《左傳.閔公二年》:「及密,使公子魚請,不許。」《董西廂》卷六:「雖然昨夜見許,未足取信。」
炙手可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裴庭裕《東觀奏記.卷中》魏國公崔鉉1>秉政2>,鄭魯3>、楊紹復4>、段瓌5>、薛蒙6>一時俊造7>,鉉所取信。凡有補吏議事,或與之參酌。時人語曰:「炙手可熱,楊、鄭、段、薛;欲得命通,魯、紹、瓌、蒙。」時魯為刑部侍郎,鉉欲引以為相,聖旨授河南尹,不測其事。赴後,上問曰:「鄭魯發後除改,卿還自由否?」鉉驚恐,密以此事訪於左右,云:「御扆上題此四句。」鉉益畏。 〔注解〕 (1) 魏國公崔鉉:字臺碩,唐博州人,生卒年不詳。宣宗初,出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後封魏國公。鉉,音ㄒㄩㄢˋ。 (2) 秉政:掌握政權。 (3) 鄭魯:唐朝時人,生卒年不詳。與崔鉉同時,為崔所重用與親信。 (4...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