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3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古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的字音。多指先秦之音,以《詩經》為主,其他如《楚辭》、先秦諸子中的韻語,皆為研究古音的資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如:「噪音」、「雜音」、「擴音」、「消音」、「樂音」、「音色」。
消息。如:「回音」、「佳音」、「福音」、「音信全無」。
腔調。如:「口音」、「鄉音」。
字的聲韻。如:「字音」、「注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去且久遠的時代、事物。與「今」相對。如:「古今中外」、「貴古賤今」。
過去的、舊的。如:「古代」、「古蹟」、「古事」、「古人」、「古物」。
質樸、舊而傳統的。如:「古樸」、「人心不古」。
固執守舊,一成不變,不合時代潮流。如:「古板」。
古體詩的簡稱。如:「七古」、「五古」。
姓。
無所適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適,古音ㄉㄧˊ,專主。「無所適從」指不知聽從誰才好。◎語本《左傳.僖公五年》。後世借以比喻不知怎麼辦才好。 △「不知所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一定秩序及聯屬關係的整體或組織。如:「世系」、「太陽系」、「直系血親」、「中古音系」。《新唐書.卷二○三.文藝傳下.李賀傳》:「李賀字長吉,系出鄭王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聲調,漢字字音的高低長短。如中古音有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四個聲調。
顧炎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13~1681)初名絳,字寧人,號亭林,自署蔣山傭,學者稱亭林先生。明末清初學者。江蘇崑山居林鎮人。性耿介,曾參加抗清活動。晚年治經側重考證,開清代樸學之風。考訂古音、離析唐韻,分古韻為十部,於分析音學源流與古韻部目上,居承先啟後之功。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等。
林語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20年,在德國殷內大學修習莎士比亞戲劇,後又到萊比錫大學攻讀語言學,師從漢學家唐拉狄,研究中國的古音韻,取得語言學博士學問,1923年回國。林語堂回國後,任北京大學英文系語言學教授,後來成為新文化運動中"語絲派"陣營的主將。1926年,轉任廈門大學文科主任。1927年3月,林語堂應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之邀﹐出任外交部秘書。9月回到上海﹐被蔡元培聘為中央研究院英文編輯兼國際出版品交換處長。1926年,林語堂在《奔流》半月刊上發表了生平唯一一部獨幕劇《子見南子》。後應開明書店之約,編寫了一套中學用的《開明英文讀本》...
類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韻學上指反切上字與所切之字有重脣、輕脣或舌頭、舌上的不同,稱為「類隔切」。切語上字與被切之字古音本相同,但後世演變成不同的聲類,因而造成切語不合的現象,即稱為「類隔」。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五.舌音類隔之說不可信》:「古人製反切,皆取音和,如方、府、甫、武、符等,古人皆讀重脣,後儒不識古音,謂之類隔,非古人意也。」
陰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音聲調中的第一聲,音調高而平,始終一致。多由古音平聲中屬於清音聲母的字分化而來。如天、仙、東、風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