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7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嚴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格猛烈、不寬容。如:「家教嚴厲」。《三國演義》第二九回:「其為人少言語,不飲酒,嚴厲正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嚴肅、嚴格。[例]嚴厲、聲色俱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嚴厲。如:「嚴格」。《隋書.卷三八.皇甫績傳》:「孝寬以其惰業,督以嚴訓,愍績孤幼,特捨之。」
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們"、"不"來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決不能聽之任 之、放任自流,這將不利於兒童的社會化。反之,若過分嚴厲,又會傷害兒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 力。如果父母對兒童的保護或懲罰不當,兒童就會產生懷疑,並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問題,才有利於在兒童人格內部形成意志品質。艾瑞克森把意志定義為:"不顧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懷疑 心理而堅定地自由選擇或自我抑制的決心"。學齡初期(3~5歲):主動對內疚的衝突在這一時期如果幼兒表現出的主動探究行為受到鼓勵,幼兒就會形成主動性,這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礎。如果成人譏笑...
反求諸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衛靈公》裡有一段話:「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意思是說君子為人處事,事事都要求自己能夠做到完美的地步,符合善良的德行,而那些沒有人格修養的人就不是這樣了,不論什麼事,總是嚴厲地要求別人,卻從不要求自己。這裡主要在說明君子和小人的差別所在,後來從這裡的語意衍生出「反求諸己」這個成語,是指從自己本身尋找原因,追究責任,做好自我反省及檢討改進的功夫。在《禮記.射義》中有提到關於射箭的禮儀:射箭的時候,必須先端正自己的姿勢,一切姿勢預備好之後才發射。如果沒有打中目標,也不可以埋怨技術勝於自己的人,應該反過來檢討自己,再加強改進。《孟子.離婁上》則是提到:「我喜愛人們,但人們卻不親近我,就表示...
色厲內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陽貨》:「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外表剛強嚴厲而內心軟弱。漢.王充《論衡.非韓》:「姦人外善內惡,色厲內荏,作為操止,像類賢行。」
始作俑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厭惡,為民父母者卻率獸食人,這樣如何為民父母呢?對於以俑陪葬這樣的行為,孔子都因俑太過於像人而加以嚴厲指責,更何況您是真讓人民活活餓死啊!」在此,「始作俑者」仍是指最初那個發明以俑陪葬的人,後來「始作俑者 」則被用來比喻首創惡例的人。如清人張潮《虞初新志.卷一.姜貞毅先生傳》引魏禧語:「北鎮撫司獄廷杖、立枷諸制,此秦法所未有。始作俑者,罪可勝道哉!」意思是說,「廷杖」、「立枷」這樣的刑罰,即使是秦代都沒有,發明這種殘忍刑罰的人,真是罪大惡極啊!
義正辭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由正當,措詞嚴厲。如:「這番義正辭嚴的指責,令他無言以對。」也作「義正詞嚴」。
落井下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這種地方要他們母子如何過活?於是便上書皇帝,要求與劉禹錫調換,還說如果造成朝廷的麻煩,他願意再受更嚴厲的懲罰。他的好朋友韓愈非常欽佩柳宗元的義氣,在為他寫的墓誌銘中提到這件事。說一般人在平常相處時,都表現的很融洽,發誓要與對方同生共死。一旦朋友有了危難卻又翻臉不認人。見到朋友掉到陷阱裡,不但不救他,反而把他更往下推,還向他丟石頭。這種惡劣的行徑,是連禽獸都不會去做的,而他們反而沾沾自喜,慶幸自己沒有跟朋友一樣落難。這些人如果聽到柳宗元的事蹟,應該要感到慚愧才對。後來「落井下石」這句成語,就從韓愈為好友柳宗元所寫墓誌銘中「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演變而出,比喻乘人危難時,加以陷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嚴厲。《韓非子.內儲說上》:「子貢曰:『棄灰之罪輕,斷手之罰重,古人何太毅也?』」《新唐書.卷一二四.宋璟傳》:「歷杭、相二州,政清毅,吏下無敢犯者。」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