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5.81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四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二十八,四乘七而得。《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唐.章懷太子.注:「四七,二十八也。自高祖至光武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際也。」《文選.左思.魏都賦》:「相兼二八,將猛四七。」唐.李善.注:「四七者,漢光武二十八將也。」
2.一種民間習俗。人死後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第四個忌日稱為「四七」。《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鮑廷璽哭著應道:『小的父親死了。』向道臺問:『沒了幾時?』鮑廷璽道:『明日就是四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四位。大寫作「肆」,阿拉伯數字作「4」。
數目是四的。如:「四壁」、「四個人」、「四本書」。
次序是第四的。如:「四品官」、「四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七位。大寫作「柒」,阿拉伯數字作「7」。
數量是七的。如:「七個」、「七位」、「七步成詩」、「七情六欲」。
民間人死後,每隔七日即做法事一次,共需進行七次,俗稱「做七」。如:「頭七」、「二七」。
披星戴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你只合帶月披星,誰著你停眠整宿?」 02.《西遊記.第四七回》:「在家人,這時候溫床暖被,懷中抱子,腳後蹬妻,自自在在睡覺;我等出家人,那裡能夠!便是要帶月披星,餐風宿水,有路且行,無路方住。」 參考詞語︰戴月披星注音︰ㄉㄞˋ ㄩㄝˋ ㄆ| ㄒ|ㄥ漢語拼音︰dài yuè pī xīng釋義︰猶「披星戴月」。見「披星戴月」條。 01.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二折》:「官人每不在家裡快活,也這般戴月披星生受,則麼將謂韓信功名如此艱辛,元來這打魚的覓衣飯吃,更是生受。」 02.《聊齋志異.卷三.毛狐》:「馬問:『何遽言別?』曰:『戴月披星,終非了局。...
克紹箕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於對人事物一般褒揚的題辭。形容子女能繼承父業。語本《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題辭投筆從戎用於對人事物一般褒揚的題辭,特別指人從軍方面。典出《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列傳》。漢代班超因家貧而常為官傭書以供養,後輟業而嘆:「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
大智若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據《蘇軾文集.卷四七.啟》引)伏惟致政觀文少師。全德難名,巨材不器。事業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師。功存社稷,而人不知。躬履艱難,而節乃見。縱使耄期篤老,猶當就見質疑。而乃力辭於未及之年,退託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1>,大智如愚。至貴無軒冕而榮,至仁不導引而壽。 〔注解〕 (1) 大勇若怯:指十分勇敢的人,往往表面看起來似乎怯懦。見「大勇若怯」。
櫛風沐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隋唐演義》第四七回:「最可笑把祖宗櫛風沐雨得的江山,只博得自己些時朝歡暮舞的歡娛,瓊室瑤基的賞玩。到底甘盡苦來,一身不保,落得貽笑千秋。」
韋編三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韋,熟皮。舊時或用以編聯簡冊。「韋編三絕」本指孔子勤讀《易經》,致使編聯竹簡的皮繩多次脫斷。典出《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後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刻苦治學。《抱朴子.外篇.自敘》:「聖者猶韋編三絕,以勤經業。」《漢書.卷八八.儒林傳》:「蓋晚而好易,讀之韋編三絕,而為之傳。」也作「三絕韋編」。
邯鄲學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學步邯鄲注音︰ㄒㄩㄝˊ ㄅㄨˋ ㄏㄢˊ ㄉㄢ漢語拼音︰xué bù hán dān釋義︰即「邯鄲學步」。見「邯鄲學步」條。 01.《漢書.卷一○○.敘傳上》:「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 02. 《周書.卷四七.藝術列傳.趙文深》:「及平江陵之後,王褒入關,貴遊等翕然並學褒書,文深之書,遂被遐棄,文深慚恨,形於言色。後知好尚難反,亦攻習褒書,然竟無所成,轉被譏議,謂之學步邯鄲焉。」 參考詞語︰邯鄲之步注音︰ㄏㄢˊ ㄉㄢ ㄓ ㄅㄨˋ漢語拼音︰hán dān zhī bù釋義︰邯鄲人走路的姿勢。見「邯鄲學步」條。 01.《抱朴子.內篇.雜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刪除。如:「削職」。《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資治通鑑.卷二三六.唐紀五十二.順宗永貞元年》:「俱文珍等惡其專權,削去翰林之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