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0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女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以歌舞迎神,為人祈禱的女官。《周禮.春官.女巫》:「女巫掌歲祓除釁浴,旱暵則舞雩。若王后弔則與祝前,凡邦之大烖歌哭而請。」
2.以通鬼神,為人祈福消災、占卜等為職業的女子。《三國演義》第一三回:「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術,常使女巫擊鼓降神於軍中。」《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小的每本是汴梁一個女巫。靖康之亂,有宮女婢逃出民間,見了小的們,誤認做了柔福娘娘。」也稱為「巫婆」。
冉達;女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色名。「冉達」在一些峇厘舞蹈中是女巫、寡婦和黑巫皇后的角色。她也叫做查拉那榮〔見Calonarang〕;會出現於神迷舞蹈(Trance Dance)和非神迷舞蹈中。她的服裝是黑白相間的條紋衫;一頂巨大的假髮套;一具凸眼獠牙面具,口中垂出一條火紅長舌,象徵邪惡烈火;雙手帶著獸爪般的鋸齒形指甲套;並且在右手中拿著一塊白布用以遮掩她恐怖面孔,以便接近無警覺的受害者。如果那塊白布被打到就會變成致命的武器。峇厘島相當具代表性的《巴隆與冉達劇》,冉達代表統御邪惡的勢力,巴隆代表光明的力量。
《Dictionary of Traditional South-East Asian Theatre》.
女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蘇格蘭舞蹈。在摩立郡(Moray-shire),女巫舞是流傳於低下階層的舞蹈,據說配樂非常非常緩慢。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高麗女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改良自古代高麗(kore)的舞蹈。據赴韓國旅遊者記載,至1930年此類舞蹈仍存在,由一名年約五十餘歲女巫,經由事主商邀至其住所進行表演;在鼓、鐃鈸和笛子伴奏下,先以甚為緩慢動作開始,再逐漸變強其伴奏和動作,然後再漸緩,女巫在此過程中一直保持鼻音方式吟唱,以此和事主相互唱和。舞蹈動作開始於鐃鈸聲及一聲鼓響,女巫以祭典之禮雙手合十鞠躬且進行寒暄,雙手持紙幡隨著身體上下搖擺向左右肩上揮動,俟鼓聲加速即開始盤旋迴轉,愈轉愈快,鼓聲持續響女巫鼻音歌聲轉高時做單足重踏地板動作。身旁助手將一繫有六枚鈴鐺之黃銅製的樂器及一把大扇遞給她,為她披上一長條黃色絲綢於左肩,這時吟唱與鐃鈸聲停止,一聲鼓響舞蹈始漸...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宮尾慈良《亞洲.舞踊的人類學》1987。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男」相對的性別。如:「女人」、「女性」、「婦女」、「才女」、「男女平等」、「女大不中留」。
女兒。如:「女婿」、「小女」、「長女」、「生兒育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神鬼的代言人或是代人祈禱,求鬼神賜福、解決問題的人。如:「女巫」、「巫祝」、「巫醫」。宋.樂雷發〈常寧道中懷許介之〉詩:「野巫豎石為神像,稚子搓泥作藥丸。」
門庭若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掃迷帚》第一八回:「即就常熟與我邑計之,女巫各有百餘人,聲價最高,門庭若市者,如常熟則高坵、湖田、退星橋、烏船頭等女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神的女巫。《楚辭.屈原.九歌.東皇太一》:「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漢.王逸.注:「靈,謂巫也。」
疑神疑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內心多疑。《玉佛緣》第一回:「周氏夫人疑神疑鬼,招了好些女巫和尚,燒紙錢,拜延壽懺,鬧了個煙霧騰天,仍舊是一無用處。」也作「疑鬼疑神」、「疑人疑鬼」。
未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來。相對於現在、過去而言。《大宋宣和遺事.元集》:「聞得華山陳希夷先生名搏,表德圖南的,精於數學,預知未來之事。」《初刻拍案驚奇》卷五:「當時有一個女巫,專能說未來事情,頗有應驗。」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