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54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好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對事有滿意或喜歡的感覺。如:「他的翩翩風采,贏得在場人士的好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善的、良善的。如:「好人」、「好東西」、「好景不常」、「花好月圓」。
和睦、親愛。如:「友好」、「好朋友」、「好同學」。
容易。如:「這事好辦!」、「那小娃兒好帶!」、「別擔心!這問題好解決。」
完成。如:「做好了」、「寫好了」、「穿好了」、「想好了」。
恢復健康。如:「病情好轉」、「頭痛好了」、「待身子一好,便登門拜訪。」
很、非常。如:「好狠」、「好久」、「好冷」、「好厲害」、「好面善」。
便於。如:「快準備行李,好早點上路。」、「請告知住址,我好去找你。」
可以、應該。如:「只好如此」、「正好試試」。
放在某些動詞、量詞或時間詞之前,具有強調作用或表示程度深的語氣。如:「好看」、「好笑」、「好些個」、「好幾處」、「好半天」、「好一會兒」。
表示稱讚、或允許語氣。如:「好!就這麼辦。」、「好!這正合我意。」
表示責備或不滿的語氣。如:「這下子可好了!事情是愈弄愈複雜了。」
喜愛、喜歡。如:「好哭」、「好客」、「好大喜功」、「好逸惡勞」、「好學不倦」、「投其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受到外來刺激所引起的情緒反應。如:「快感」、「好感」、「百感交集」。晉.陸機〈愍思賦.序〉:「故作此賦,以紓慘惻之感。」
家徒四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在家。她在門後偷聽到司馬相如的琴聲,又看到他那翩翩的風度,馬上就被吸引住了。司馬相如也對卓文君產生好感。有一天晚上,卓文君就和司馬相如私奔,回到了成都。但是司馬相如非常貧窮,家中除了四周的牆壁外,什麼也沒有,於是兩人又回到了臨邛縣,賣掉所有的車騎,做起了賣酒的生意。後來「家徒四壁」這句成語,就從《史記》原文中的「家居徒四壁立」演變而出,形容家境貧困,一無所有。
年高德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德高望重,齒德俱尊辨似: 「年高德劭」及「德高望重」都有品德高尚的意思。 「年高德劭」側重於年紀大而道德高尚;「德高望重」側重於道德高尚外,並極有聲望。 年高德劭 德高望重 辨似例句 ○ ○ 王老先生~,頗受人尊敬。 ㄨ ○ 他在政界不僅一言九鼎,每到選舉期間,候選人都要借重他~的聲望,博取選民好感
人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住宅、民家。如:「幾戶人家」。《西遊記》第一回:「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個好所在。」
2.門第、家世。如:「清白人家」、「富貴人家」。《紅樓夢》第五六回:「那時裡外怨聲載道,豈不失了你們這樣人家的大體。」
3.家庭。《儒林外史》第四○回:「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麼低三下四的人家!」《老殘遊記》第一一回:「鉤連上些人家的敗類子弟,一發做得如火如荼。」
4.家產。《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六:「掙得潑天也似人家,心裡不曾有一毫止足。」
5.女子未出嫁前的夫家。《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五:「江小娘在家,初意要替他尋個人家,急切裡湊不著巧。」《紅樓夢》第六四回:「我聽見說,你二姨兒已有了人家了。」
6.妻室。《董西廂》卷八:「待別娶個人家,覷了我行為肯嫁的少。」
7.對人的尊稱。如:「你老人家好。」
1.稱呼他人。如:「人家的事你不用多管。」
2.對他人稱呼自己。如:「你成天拿話氣我,只顧心裡痛快,不問人家心裡怎麼難過。」
3.附在人稱名詞之後,表示身分。《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七:「他起初因見父親是個武出身,受那外人指目,只說是個武弁人家。」《儒林外史》第一回:「只因你父親亡後,我一個寡婦人家,只有出去的,沒有進來的。」
臨去秋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美女的眼睛。臨去秋波指女子臨別時,拋送友善的眼光。[例]從那位小姐臨去秋波看來,她對丁先生頗具好感
反社會型人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以臨床診斷,將反社會人格者的行為特徵,歸納為以下十六項:1. 相貌與智力均在中上,第一印象給人好感。2. 不帶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狀,思想不紊亂,且不會有幻覺、幻想現象。3. 不會有焦慮症與情感症症狀。4. 對人對事,都無輕重緩急之分,也無責任感、義務感,所以在言行上無法取信於人。5. 缺乏坦誠的氣質,給人虛偽的印象。6. 知過不悔改,無羞恥心。7. 表現出侵犯他人行為,事先卻無明確動機或是計畫,多是起於隱藏的衝動。8. 缺乏是非善惡的判斷力,不能從失敗經驗中取得教訓。9. 極端自我中心,不惜剝奪他人權利以滿足私慾,不...
不識時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後漢書.卷三六.鄭范陳賈張列傳.張霸》載,東漢的張霸是一個很有才學的文人,他七歲時就能通曉《春秋》,博聞強記,學問過人,又能孝順父母,待人謙和,在當時的社會上獲得了良好的名聲。因此張霸被舉為孝廉,屢獲升遷,最後成為侍中。當時政權落入外戚鄧氏手中,虎賁中郎鄧騭(ㄓˋ)是鄧皇后的哥哥,地位顯赫,有權有勢,是眾人巴結討好的對象。鄧騭聽說了張霸的良好聲名,便想要與他結交,來提升自己的名望。但是張霸對鄧騭沒有好感,總是設法避開鄧騭,對他不理不睬。因此很多人都嘲笑張霸不知變通,以致失去一個升官發財的大好機會。後來「不識時務」被用來比喻不知利用時運以求通達;也用來形容不了解眼前狀況的愚魯態度。
莊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端莊穩重,不輕浮。[例]他相貌堂堂,舉止莊重,頗能贏得女性的好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