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尋求     
瀏覽人次:2334 收藏人次:0
找尋探求。《後漢書.卷八十二.方術傳下.郭玉傳》:「弟子程高尋求積年,翁乃授之。」《朱子語類.卷七十三.易.困》:「看易,不當更去卦爻中尋求道理當如何處置這個。」也作「尋覓」、「尋找」。
資訊尋求行為     
瀏覽人次:886 收藏人次:0
資訊尋求行為研究主要目的是為瞭解使用者尋找資訊的動機,以及分析搜尋資訊之過程中,影響蒐集資訊的因素。資訊行為開始於個人發現其知識狀況少於所需,這樣的知識缺口,促使個人產生資訊的查找、搜尋、整理消化資訊,並使用資訊完成其目的的一連串行為。Krikelas將資訊尋求行為定義為使用者從事確認訊息,以滿足其需要的活動。在個人發現資訊所需及已知中間的落差後,資訊行為的下一個步驟便是向不同資訊來源取得所需資訊,資訊來源如文獻資料、人際溝通等。查詢資料的途徑,則指圖書館目錄、索引摘要、瀏覽、從他人口中得知等等。Wilson所提出的資訊行為模式指出,資訊尋求行為是因為使用者主動需要資訊,而產生的活動,使用者為...Krikelas, J. (1983).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Patterns and Concepts. Drexel Library Quarterly, 19(2), 5-20.Wilson, T.D. (1999). Model in information behavior research.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55(3), 249-257.
協作資訊尋求     
瀏覽人次:188 收藏人次:0
協作資訊尋求(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seeking,簡稱CIS)是一個研究領域,和各類型的小組協作資訊尋求的學習情境、動機和方法有關,也涉及建置相關的協作資訊尋求系統,以支持協作資訊尋求的各項活動。協作資訊尋求若採用階段的觀點來看,則協作資訊尋求過程的相關活動包括:資訊尋求、資訊檢索、資訊收集、資訊分享、合作資訊整合,以及合作意義建構等。另有將協作資訊尋求看成整體的溝通平台。則主張以溝通和資訊分享,作為協作資訊尋求的基礎。Foster定義「協作資訊尋求」是「研究個人和他人合作尋求、搜尋和檢索資訊時,所應用的系統和過程。」Hertzum認為「協作資訊尋求」既是一個連...Foster, J. (2006).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retrieval.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IST), 40, 329–356.Hertzum, M. (2008).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seeking: The combined activity of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collaborative ground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
日常生活資訊尋求     
瀏覽人次:171 收藏人次:0
日常生活資訊尋求(every day life information seeking,簡稱ELIS)概念的出現是芬蘭學者Savolainen於1995年提出的。它意指人們應用於引導每天的生活,或解決非職業工作上直接相關問題的不同資訊之獲得。其中,包括透過口語傳播或書寫傳播獲得之資訊,進而造成認知上的改變。這個模式主要包括兩部分:一為「生活的方式(way of life)」,意指「事情的順序(order of things)」。事情是指生活中的活動(activities),不只包括必須做的工作,也包括家務及自願性活動如嗜好等。活動的順序受到主客觀因素的操控,個人透過選擇、安排活動順序以建構意義...Savolainen, R. (1995). Everyday Life Information Seeking: Approaching Information Seeking in the Context of "Way of Life".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17(3), 259-294.Savolainen, R. (1999). Seeking and Using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the Context of Non-work Use. In T.Wilson & D. Alle...
資訊尋求行為模式     
瀏覽人次:153 收藏人次:0
  資訊尋求是指一個人意識到個人的知識有所不足時,所進行的獲取資訊行動。資訊尋求模式用以描述或解釋資訊尋求行動或影響因素,有可能是使用流程圖或圖表,用以說明或預測事件的結果。在資訊行為理論中,資訊尋求模式是最多研究者探討的議題,例如:Wilson、Krieklas、Bystrom和Jarvelin、Savolaienen、Leckie、Pettigrew、Sylvain、Johnson、Marchionini和White等。Wilson提出資訊使用者的資訊需求情境,其核心是個人的身心、情感和認知狀況、該狀況會受到社會和工作角色的影響,而社會和工作角色則受到整個大環境的影響。而個人、工作和社會角...Godbold, N. (2006). Beyond information seeking: Towards a general model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Information Research, 11(4), 269. Retrieved June 4, 2012, from http://InformationR.net/ir/11-4/paper269.html.Wilson, T. D. (1999). Models in information behavior research.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55(3)...
尋求意義     
瀏覽人次:110 收藏人次:0
  人的意義包括生命的意義、生活的意義、完滿的意義等。那些意義存在,可以體驗出來,能「體驗出來」,便是一種發現。尋求意義不一定像發現物體一樣,因為物體的存在是具體的,而意義並不是具體的存在,有時是意識的或觀念的。
  人的自我肯定,是肯定自己,但是人的存在尚有其他值得追求的東西,而且人的存在應充滿意義,這些意義指示出人應該走的道路。因此,人可以說:人在意義上獲得指引。
  「尋求意義」,除了靠體驗外,也要靠追求。人生不斷地追求,追求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如事業、財富、婚姻、學識等。在教育中,人接受教育,也追求知識、學位。知識與學位,帶給人的意義,是解決問題的本事及榮譽。
組織中的資訊尋求行為     
瀏覽人次:75 收藏人次:0
  資訊已被視為是人力、財力、物力之外,組織的另一重要資源。資訊的蒐集運用,與創意啟迪、決策運作、和組織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如何尋求所需資訊,便成為組織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課題。
  組織中的資訊尋求行為(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乃在探討:在一個組織裡,「誰」為了「什麼原因」而「需要何種資訊」;如何尋獲、評估,和使用這些資訊;以及如何辨識與滿足這些資訊需求。
  有許多因素會影響組織成員的資訊尋求行為。以組織內部資訊而言,影響因素包括:組織成員、組織架構、工作場所和環境資源、溝通模式,以及科技應用等。
  組織成員此一因素又可細分...
    
瀏覽人次:21041 收藏人次:3279596
找。如:「尋找」、「尋覓」、「尋人」、「尋歡作樂」、「踏雪尋梅」、「尋花問柳」。
探討。如:「尋思」、「尋根究柢」、「耐人尋味」。
普通、平常。如:「尋常」、「這個人物不尋俗。」
    
瀏覽人次:13588 收藏人次:1941328
1.找尋、探索、設法得到。如:「尋求」、「探求」、「實事求是」、「緣木求魚」。《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瀏覽人次:141479 收藏人次:4178086
引起疾病;有了它不會得病;恢復它可以冶癒疾病;在某種非常複雜的、自由選擇的情況下,喪失它的人更願意去尋求它,而不是尋求其他的滿足;在一個健康人身上,它一般是不產生作用的,而是處於一種潛伏的狀態。在社會中有許多人,他們的各項基本需要只可能滿足其中的一部份。在人們的需要層次的滿足中,應有一個比較確切的描述,即從較低的層次逐級向上,滿足程度的百份比逐級減少。需要各層次,決不是一種剛性的結構,所謂層次,並沒有截然的界限,層次與層次之間是相互疊合,互相交叉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