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83.87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拘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固執於個人的想法而不知變通。宋.朱熹〈答陸子靜書〉:「今必如此拘泥,強生分別。」《文明小史》第一九回:「不存拘泥,方好講到自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板、不活潑。如:「拘泥」、「拘謹」。《漢書.卷三○.藝文志》:「及拘者為之,則牽於禁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固執、拘泥。如:「泥古不化」。《荀子.君道》:「知明制度權物稱用之為不泥也。」
守株待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一農夫見兔觸樹而死,為他所得,遂不事農作,守在樹旁,等待兔子撞樹,終一無所獲。典出《韓非子.五蠹》。後比喻拘泥守成,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漢.王充《論衡.宣漢》:「以已至之瑞,效方來之應,猶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明.朱權《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進若緣木求魚。」也作「守株伺兔」。
刻舟求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人過江,劍掉水中,便於船舷刻一記號,待船停止,從刻記號處下水尋劍的故事。典出《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後用以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宋.陸游〈謝梁右相啟〉:「刻舟求劍,固匪通材。」《紅樓夢》第一二○回:「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了。」也作「求劍刻舟」。
窠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舊式建築門下承受轉軸的臼形小坑。 比喻陳舊、一成不變的規格模式。[例]凡事要跳脫出傳統的窠臼,不拘泥於固有形式,才會有所進步。
得魚忘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筌,是竹編的魚籠,用以捕魚。蹄,是捕兔用的網子,即是兔罝。莊子用筌和蹄比喻為了達成目的而採取的手段,捕捉魚和兔才是獵人真正的目的。如果已經捕捉到魚,那筌就沒有用處,已經捉到兔子,那蹄也失去了作用,這兩者就可以拋棄不用了。同樣的,言論和著作是用以闡明道理的工具,道家認為天地間的至理,並非言語文字所能傳示,所以主張人不可拘泥於語言文字之中,一旦通達道理,就應該捨棄這些外在的形式。後來「得魚忘筌」這句成語被用來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亦用來比喻人在達到目的成功後就忘掉賴以成功的手段或憑藉物,有背義忘恩之意。
削足適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履,鞋。削足適履意指鞋小腳大,故將腳削小以適應鞋的尺寸。語本《淮南子.說林》:「夫所以養而害所養,譬猶削足而適履,殺頭而便冠。」比喻勉強遷就,拘泥舊例而不知變通。如:「擷取他人經驗時,應視自己的需求靈活運用,不可削足適履。」也作「刻足適屨」、「截趾適屨」、「削趾適屨」、「削足就履」、「刖趾適屨」、「刖足適屨」。
食古不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古代知識卻不能充分理解、應用,如同吃了東西不能消化一樣。比喻一味守舊而不知變通。如:「做事情要懂得變通,不要拘泥成規、食古不化,反而壞了事情。」
咬文嚼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在字句上推敲琢磨。※#語或出元.秦&25cd1.jpg;夫《剪髮待賓》第二折。後用「咬文嚼字」形容拘泥於文字詮釋而流於見解迂腐、淺陋,亦用於形容好稱引古書以賣弄才學的淵博。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