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2.23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有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家。《易經.家人》:「《象》曰:王假有家,交相愛也。」唐.韓愈〈平淮西碑〉:「天既全付予有家,今傳次在予,予不能事事,其何以見於郊廟。」
2.卿大夫。《書經.皋陶謨》:「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漢.孔安國.傳:「卿大夫稱家。」也稱為「有室」。
3.出嫁。《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明.朱鼎《玉鏡臺記》第三齣:「女潤玉,年方及笄,未遂有家。」
國有國法,家有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一個國家與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法律與家規。意指必須按照制定或存在的法律規矩做事。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你知道這事須依規定辦理,任誰來都一樣。」
有家難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某種原因,以致有家歸不得。元.施惠《幽閨記》第二六齣:「眼見得家中受危困,望吾鄉,有家難奔。」元.秦𥳑夫《東堂老》第四折:「你可為甚麼切齒嚼牙恨,這是你自做的來有家難奔。」
有家難奔,有國難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投無路,無處安身。《水滸傳》第一六回:「如今閃得俺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待走那里去?不如就這岡子上,尋個死處。」《警世通言.卷三三.喬彥傑一妾破家》:「今日不想我閃得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如何是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10. 姓。如周代有家伯。
枵腹從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枵腹從公」這個成語的意思是餓著肚子辦理公務。形容不顧己身,勤於公事。《活地獄》的作者是晚清著名的譴責小說家李伯元,全書共四十三回,描寫封建衙門內的黑暗面。他在〈楔子〉裡即說天下沒有好衙門。朝廷立衙門的本意是替百姓判斷曲直,調處是非。本來做官有做官的俸銀,書差有書差的工食,但是到了後來,做官的俸銀,還不夠給上司節敬,書差的工食,也入了長官的私囊,所以要想他們傾出所有家產以解救國難,餓著肚子辦理公務,恐怕走遍天涯,如此好人也找不出一個。「枵腹從公」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形容不顧己身,勤於公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編織。《莊子.列禦寇》:「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八.莊子音義下》:「緯,織也。蕭,荻蒿也。織蕭以為畚而賣之。」
手不釋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曹丕寫過許多的詩歌、散文、辭賦,其中《典論.論文》是文學批評的重要論著之一。曹丕對於文學的愛好,實有家學淵源。父親曹操不但是一代梟雄,也是著名的詩人;弟弟曹植的文采則更是不在話下,後人譽為「才高八斗」。父子三人對建安文學的蓬勃,更是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曹丕在《典論.自敘》一文裡記述了父親曹操勤於治學,即使身在軍隊之中,軍務繁忙之際,仍隨時拿著書本閱讀,以充實自己,並常跟曹丕說,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學習容易、思慮專一,但等到長大,就容易忘記所學。曹丕以父親的話自我勉勵,即使年長之後,仍舊不斷努力學習。後來《典論.自敘》原文的「手不釋卷」成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人勤奮好學。
禍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1>也,相2>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3>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4>於邦內。吾恐季孫5>之憂,不在顓臾6>,而在蕭牆7>之內也。」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