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9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朝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稱朝廷中所有官員。《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琰傳》:「琰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鬚長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憚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陶公疾篤,都無獻替之言,朝士以為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君王處理政事的地方。如:「朝廷」、「上朝」。
君王統治的時段。如:「朝代」、「唐朝」、「清朝」。
向。如:「坐北朝南」。
拜見、進見。如:「朝見」、「朝拜」、「朝聖」。
早晨。如:「朝夕」、「朝令夕改」、「朝不保夕」。
日子。如:「今朝有酒今朝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貴族階級中最低的一級。如:「天子、諸侯、大夫、士」。
四民之一。指讀書人、知識分子。如:「士、農、工、商」。
對人的美稱。如:「志士」、「勇士」、「女士」、「男士」、「各界人士」。
軍階之一,尉級以下。如:「上士」、「中士」、「下士」。
軍人。如:「士兵」、「士氣」、「身先士卒」。
某些技術人員。如:「護士」、「技士」、「助產士」。
指桑罵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桑罵槐」中的「桑」指桑樹,「槐」指槐樹,明明是罵槐樹,卻指著桑樹來罵,所以這句成語用來比喻拐彎抹角地罵人。如果要論究為何要用槐樹和桑樹來作比喻,也許是因為槐樹向來作為官府的代表,如《周禮.秋官.朝士》說:「面三槐,三公位焉。」意思是說周代宮庭外植有三棵槐木,太師、太傅、太保等三公朝天子時,要面向三槐。宋代兵部侍郎王祐,曾經親手種三槐於庭,自言子孫必有為三公的。後來他的兒子果然當上宰相,世稱為「三槐王氏」。唐代李公佐在所撰的傳奇〈南柯太守傳〉中,說到淳于棼醉臥槐樹下,夢至大槐安國,出仕南柯太守。夢醒後,始覺大槐安國原是槐樹下的蟻穴。這裡也是用「槐樹」來代表官府。至於桑樹,那就是民間常見的農作...
瞠目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瞠目」:※宋.洪邁《夷堅志.丁志.卷一.金陵邸》紹興初,朝士赴調臨安,過金陵,投宿官舍,從僕解擔散去,獨坐堂上。良久,東邊房門自開,一奴蓬首1>出,青衫白褲,瞠目2>視之,舉手指胸曰:「胸中有玉環,問君知不知?」瞥然3>復入。士駭怖4>不能支,幾5>欲墮地6>。驚魄小定,方攝衣正席,西邊房門又開,一婦人衫裙俱青,抱嬰兒以出,亦瞠目而視,指其兒曰:「官人殃殺我。」語訖,遽入房。士肝膽皆震,欲走而足不能步,欲呼而聲不能出。移時,僕自外至,急徙於客邸,迷罔者終日。 〔注解〕 (1) 蓬首:形容頭髮散亂。 (2) 瞠目:睜大眼睛。形容憤怒、驚訝、無奈的樣子。瞠,音ㄔㄥ。 (3) 瞥然:一下...
正襟危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一二七.日者列傳》司馬季主者,楚人也。卜於長安東市。宋忠為中大夫,賈誼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賈誼曰:「吾聞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之中。今吾已見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試之卜數中以觀采。」二人即同輿而之市,游於卜肆中。天新雨,道少人,司馬季主閒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辯天地之道,日月之運,陰陽吉凶之本。二大夫再拜謁。司馬季主視其狀貌,如類有知者,即禮之,使弟子延之坐。坐定,司馬季主復理前語,分別天地之終始,日月星辰之紀,差次仁義之際,列吉凶之符,語數千言,莫不順理。宋忠1>、賈誼2>瞿然3>而悟,獵纓4>正襟危坐5>,曰:「吾望先生之狀,聽先生之辭,小子竊6>觀於世,未嘗見也...
東山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謝公1>在東山2>,朝命屢降而不動。後出為桓宣武3>司馬4>,將發新亭5>,朝士咸出瞻送。高靈6>時為中丞7>,亦往相祖8>。先時,多少飲酒,因倚如醉,戲曰:「卿屢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今亦蒼生將如卿何?」謝笑而不答。 〔注解〕 (1) 謝公:謝安(西元320∼385),字安石,晉陽夏人。少有重名,徵辟皆不就,隱居東山,年四十餘,始出為桓州司馬。淝水之戰任征討大都督,指導策劃,克敵有功,累官至太保,卒贈太傅,故世稱「謝太傅」。 (2) 東山:山名,或以為在今浙江省上虞縣西南。 (3) 桓宣武:桓溫(西元312∼373...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餞行。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杜預之荊州,頓七里橋,朝士悉祖。」唐.李白〈留別金陵諸公〉詩:「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讚許。《隋書.卷二五.刑法志》:「武帝敦睦九族,優借朝士。」《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慈仁殷勤,誠嘉於心,此不可以虛辭借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說話遲鈍不流利。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王右軍少時甚澀訥。」《南齊書.卷七.東昏侯本紀》:「性重澀少言,不與朝士接,唯親信閹人及左右御刀應敕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