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林覺民     
瀏覽人次:178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87~1911)字意洞,福建閩縣人,黃花岡烈士之一。留學日本,入同盟會,辛亥三二九廣州之役,攻入督署受傷,被捕就義,年僅二十五歲。事前三日,即作絕命書,〈與妻訣別書〉中真情洋溢,感人肺腑。
    
瀏覽人次:29398 收藏人次:3345151
睡醒。如:「大夢初覺」。
感官受刺激後對事物的辨識能力。如:「知覺」、「味覺」、「幻覺」。
發現。如:「發覺」、「察覺」、「驚覺」、「自覺」。
領悟、感悟。如:「覺悟」。
賢智之人。如:「先覺」。
啟發、告訴。如:「使先知覺後知」。
睡眠。如:「睡覺」、「睡午覺」。
    
瀏覽人次:14683 收藏人次:3702932
樹木或竹子叢生的地方。如:「竹林」、「樹林」、「森林」、「防風林」。
同類的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如:「碑林」、「儒林」、「藝林」。
像樹木一樣地密集。如:「高樓林立」。
姓。
    
瀏覽人次:10285 收藏人次:4528391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瀏覽人次:15381 收藏人次:4579053
3.魂魄。如:「靈魂」。南朝梁.江淹〈待罪江南思北歸賦〉:「願歸靈於上國,雖坎軻而不惜身。」清.林覺民〈與妻訣別書〉:「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汝旁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瀏覽人次:12987 收藏人次:2774540
2.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如:「體諒」、「體恤民情」。清.林覺民〈與妻訣別書〉:「汝體吾此心。」
訣別     
瀏覽人次:7031 收藏人次:242593
永別。[例]革命先烈林覺民在赴義之前,寫下一封情真意切的〈與妻訣別書〉。
如晤     
瀏覽人次:4461 收藏人次:198698
如同見面。用於書信提稱語。清.林覺民〈與妻訣別書〉:「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
碧血黃花     
瀏覽人次:1163 收藏人次:0
清末廣州起義,林覺民等七十二位青年同時犧牲,將其遺骸合葬於廣州黃花岡,立碑紀念。後以「碧血黃花」形容黃花岡七十二烈士的壯烈犧牲精神。
高陽     
瀏覽人次:730 收藏人次:251545
四公子》、《三春爭及初春景》、《野豬林》、《魚的喜劇》、《林沖夜奔》、《紅頂商人》、《燈火樓台》、《林覺民》、《翁同和傳》、《丁香花》、《李鴻章》、《恩怨江湖》、《假官真做》、《再生香》、《王昭君》、《八大胡同》、《鳳尾香羅》、《玉壘浮雲》、《醉蓬萊》、《清朝的皇帝》、《安樂堂》、《水龍吟》、《蘇州格格》、《紅樓夢斷》(《秣陵春》《茂陵秋》《五陵游》《延陵劍》)、《曹雪芹別傳》、《大野龍蛇》⊙其他作品:《高陽說曹雪芹》、《高陽說紅樓夢》、《高陽說詩》(獲1984年台灣中山文藝獎的文藝論著獎)等。《高陽雜文》、《古今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