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24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條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統法中分條列舉的細目。《晉書.卷三○.刑法志》:「抄新律諸死罪條目,懸之亭傳,以示兆庶。」
2.按內容分的細目。《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劉向》:「著其占驗,比類相從,各有條目,凡十一篇。」
條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八條目」是〔大學〕一書中所提到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項為學工夫。八條目以格物為首,而以誠意為重心。因為格物致知為誠意的預備工夫,能誠意,方能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王陽明在〔傳習錄〕中特別指出:「大抵〔中庸〕功夫只是誠身,誠身之極,便是至誠。〔大學〕功夫,只是誠意;誠意之極,便是至善。功夫總是一般。」
  所謂格物,照朱熹的解釋,格就是至,物即事物,格物就是即物窮理。朱熹又說:「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項目、條目。如:「條款」、「條例」、「法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條款、細則。如:「項目」、「條目」、「細目」。《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顏淵曰:『請問其目。』」
約法三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注解 約:約定。法:法令,法規。章:條目。=二.=釋義 訂立法規,跟老百姓相互約定必須遵守。後來泛指訂立共同遵守的條款。=三.=語源 《史記‧高祖本紀》:秦末,劉邦攻下秦的都城咸陽,秦王子嬰投降,有的將領主張殺掉子嬰。劉邦重視民心,因此不殺子嬰,更把軍隊撤出城外,駐軍灞上。為了收買人心,劉邦又與當地父老約定三條法令,包括殺人的處以死刑,傷人和搶劫偷竊的,則依照犯罪的輕重而判刑。這樣,百姓更加擁護劉邦,希望他能稱王。=四.=例子 一開始我就跟他們約法三章了,他們不會出爾反爾吧?=五.=故事秦朝暴虐,才幾十年時間,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法令、條目。如:「條款」。《宋史.卷二六五.張齊賢傳》:「(齊賢)命具款,乃召兩吏,令甲家入乙舍,乙家入甲舍。」
十惡不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隋書.卷二五.刑法志》載,隋文帝開皇年間,朝臣根據前代舊法制定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等五種刑法,並且採納及增刪北齊十大惡刑的條目,按上「十惡」這個名稱,分別是: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等十大罪刑。規定只要是犯了這十大罪刑其中一種,和因為殺人已經被判刑確定的人,即使遇到皇帝大赦天下,也不在赦免罪刑的範圍之內。後來這個典故被濃縮成「十惡不赦」,用來形容罪大惡極,不可饒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法律、條目。如:「作奸犯科」、「金科玉律」。
百科全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遍搜羅各門類的知識,用分別條目的方式加以簡明介紹的工具書。內容有綜合性的、專業性的、國家與地區的,還有專為兒童寫的。體例上,有分類編排的,也有按條目的英文字母或中文筆畫順序編排的。我國古代類書,如宋朝的《太平御覽》、明朝的《永樂大典》等,都具有百科全書的性質。[例]百科全書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
率由舊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舊五代史.卷七八.晉書.高祖本紀四》:「至於近代,率由舊章;比及前朝,日滋條目。」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