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題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張雨(1283-1350)題贊,畫中的主角是「元四大家」之一的倪(1301-1374)。畫中屏風山水刻意模仿倪氏風格,並借用佛畫中維摩詰居士的坐姿,來塑造倪風神清朗的隱士形象。全幅用色刻意淺淡,倪濡筆伸紙,似欲一吐胸懷,身旁侍者手持的拂塵、水瓶、水匜等,均凸顯其潔癖習性。張、倪兩人為知交,張於題贊中稱倪:「達生傲睨,玩世諧謔。」從外在形象直透其內在神氣,與畫像恰可對映。此卷體現一段重要的畫史情誼與文人肖像畫的發展,甚具時代意義與藝術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含有雜質的玉。《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龍,侯用,伯用將。」
2.古代祭禮中用來舀酒的玉勺。《詩經.大雅.旱麓》:「瑟彼玉,黃流在中。」《左傳.昭公十七年》:「若我用瓘斝玉,鄭必不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306~1374)字元鎮,號雲林,又號荊蠻民,滄浪漫士等,是元末著名的畫家。工詩,善畫山水,早年師董源,晚歲以天真幽淡為宗,風格簡逸,與黃公望、吳鎮、王蒙合稱為元末四大家。世存其畫作有〈雨後空林〉、〈梧竹秀石〉等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祭祀盛裝鬯酒的器具。以璋作柄,用來祼祭。《禮記.祭統》:「大宗執璋、亞祼及迎牲,君執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據〔明史.列傳〕載:「字宗器,孝感人。正統十三年(1448)進士,授工部主事,遷郎中,歷知太原、寧波二府,有善政。……成化十年(1474)冬,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十五年起左副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江北諸府。十八年,歲大祲,疏請賑濟,發銀五萬兩,復敕移淮安倉糧分賑,而已卒。功名著西蜀,其後撫蜀者如謝士元輩,雖有名,不及。」
窮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窮兵」,用盡全部兵力。語本《孫臏兵法.威王問》。「黷武」,濫行攻伐。語本《後漢書.卷七三.劉虞公孫陶謙列傳.劉虞》。「窮兵黷武」表示恣意運用兵力,發動戰爭。
狗尾續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元.倪《清閟閣全集.卷五.荅王彝齋》:「彝齋有道先生見貽佳製絕歎,敦厚優柔,得唐人句法、宋諸老性情也。張高尚命即次韻,奉和書紙尾,所謂以狗尾續貂,多見其不知量也。恕之幸甚!」
偃旗息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水中死者甚多。 〔注解〕 (1) 雲︰趙雲(?∼西元229),字子龍,三國時常山真定人。初從公孫,後歸附劉備。勇敢善戰,以忠勇著稱。封永昌亭侯,累遷鎮軍將軍,卒諡順平。 (2) 還:音ㄒㄩㄢˊ,隨即、立刻。 (3) 趣:同「趨」。 (4) 圍:戰事的包圍陣勢。 (5) 張著: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 (6) 沔陽:今陝西沔縣東南,因在沔水之陽而得名。 (7) 張翼:字伯恭,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官至綏南中郎將,建興年間因討伐劉冑有功,封為都亭侯,後為鍾會亂兵所殺。 (8) 偃:音|ㄢˇ,放倒。 (9) 蹂踐:踐踏。蹂,音ㄖㄡˊ。
唾手可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時代,群雄並起,公孫據有冀州,與袁紹對峙,情勢本大有可為。但在一連串的戰爭之中,公孫敗多勝少,原本的雄心壯志逐漸地消磨殆盡,於是興起了避世的念頭。公孫找到了易守難攻的易京做為據點,將之建築成堅不可摧的堡壘。他先在堡壘的外圍挖掘了十道塹壕,又在其內填起多座高大的土丘,土丘之上再建築高樓,自己便住在當中最堅固、高大的高樓之內。他又在堡壘之中儲存了三百萬斛的米糧,打算休養生息,直到天下大勢底定。有人問公孫為何如此時,他回答說:「當初我以為平定天下,唾掌可決。從今日的形勢看來,並非如此。不妨暫時退守,以待時機。」可惜公孫消極守成的想法,反而讓他忘記了進取之心,加上他親近小人,無法任用賢能...
終南捷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盧藏用舉進士,然不受重用,遂隱居終南山以求高名,後果被召任官的故事。見《新唐書.卷一二三.列傳.盧藏用》。後用於比喻求官或求名利的便捷途徑。明.章懋〈與韓侍郎書〉:「又休退多年,今驟得美官,而強顏復出,恐貽終南捷徑之誚。」《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張寶借此認識了幾位當道,又結交了幾家富賈豪商,自以為終南捷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