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9.05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皮錫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50~1908)字鹿門,一字麓雲,稱所居為師伏堂,學者稱師伏先生,湖南善化人,為清代的經學家。歷主湖南龍潭書院、江西經訓書院講席,早年工詩及駢文,晚歲博貫群經,創通大義。著有《今文尚書考證》、《王制箋》、《六藝論疏證》等數十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做為符信的玉器。
吉祥,或吉祥的兆頭。如:「瑞雪」、「祥瑞」、「瑞兆」、「祥龍獻瑞」。
人瑞:人中的祥瑞,多指有德性或高壽的人。如:「百年人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植物體表面的一層組織。如:「皮膚」、「表皮」、「樹皮」、「獸皮」。
泛指如皮般薄片狀的物體。如:「膠皮」、「鐵皮」、「豆腐皮」。
皮革製成的。如:「皮鞋」、「皮箱」、「皮包」、「皮帶」。
脾氣頑劣不聽話。如:「頑皮」、「這小孩好皮!」、「你別再皮了!」
物體的表面。如:「皮相」、「書皮」、「封皮」。
有彈性的。如:「皮球」、「皮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學元素。符號為S。銀白色,富延展性,在空氣中不易起變化。質地較鉛堅韌。常用來銲接、鍍鐵與製造合金。
賞賜。如:「寵錫」、「錫命」。
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工為吳公子季札所奏的風詩次序與今本《詩經》基本相同“季札觀樂”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對此記載,皮錫瑞據《周禮·春官·太師》賈公彥疏引鄭眾《左氏春秋注》雲“傳家據已定錄之”,認為“傳者從後序其序,則據孔子定次追錄之,故得同正樂後之次第也”(《詩經通論》)。現在通常認為《詩經》為各諸侯國協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後由史官和樂師編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參與了這個整理的過程《論語‧子罕》記載孔子曾說:“吾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獻詩說:當時天子為了“考其俗尚之美惡”,下令諸侯獻詩。《國語 (書)|國語·周語》載:“天...
尊王攘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敬王室,排除夷狄。清.皮錫瑞《經學歷史.經學變古時代篇》:「尊王攘夷,雖春秋大義,而王非唯諾趨伏之可尊,夷非一身兩臂之可攘。」
左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夫子所以為經,當與《詩》、《書》、《周易》等列;丘明所以為史,當與司馬遷、班固等列。”清人劉逢祿、皮錫瑞均認為《左傳》是一部獨立的史書,皮錫瑞在《經學通論·春秋》充分肯定了王接之說,並且引用莊公二十六年《傳》:“秋,虢人侵晉。冬,虢人又侵晉。”杜預《集解》雲:“此年《經》、《傳》各自言其事者,或《經》是直文,或策書雖存而簡牘散落,不究其本末,故《傳》不復申解,但言傳事而已。”。《左傳》有不少解經的內容,例如“君子曰”、“五十凡”杜預《春秋釋例》統...
禮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戴禮記》。「大戴禮記」至隋、唐時期已散逸大半,現僅留傳39篇,而「小戴禮記」則成為今日通行的《禮記》皮錫瑞《經學通論·三禮》:“ 漢 所謂《禮》,即今十七篇之《儀禮》,而 漢 不名《儀禮》,專主經言,則曰《禮經》,合記而言,則曰《禮記》。 許慎 、 盧植 所稱《禮記》,皆即《儀禮》與篇中之記,非今四十九篇之《禮記》也。其後《禮記》之名為四十九篇之記所奪,乃以十七篇之《禮經》別稱《儀禮》。”。漢景帝時魯恭王初好治宮室而壞孔子宅,得古《禮》五十七篇於壞壁之中《漢書卷五十三·列傳第二十三·景十三王傳》“魯恭王餘以孝景前二年立為...
董仲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法完全證實是董氏之主張。宋代程大昌的《演繁露》與近代仍有一派學者認為《春秋繁露》是偽書。 評價 皮錫瑞稱:「董子傳《公羊》,《春秋繁露》所載,皆言經義,且皆與《公羊傳》合。是董子之於經學,尤為專門名家。」
儀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十三經之一。漢儒稱為「禮經」,或單稱「禮」。漢代已殘闕,當時所傳有三本:戴德本、戴聖本、劉向別錄本。今通行本為鄭玄注、賈公彥疏之劉向別錄本,十七篇。論述冠、婚、射、喪、飲、祭等禮之儀節。其經文亦有今古文之別,高堂生所傳十七篇為今文,魯恭王得自孔宅者為古文,五十六篇,其十七篇與今文同,而字多異,十七篇外,則為逸禮。鄭玄注參用今古文二本。清.皮錫瑞《經學通論.三禮》:「漢所謂禮,即今十七篇之儀禮,而漢不名儀禮,專主經言,則曰『禮經』。」也稱為「禮經」、「士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