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8.78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直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竟是。宋.向滈〈南鄉子.臨水窗兒〉詞:「受盡孤悽,極目風煙說與誰。直是為他憔悴損,尋思。」
2.真是。宋.黃庭堅〈阮郎歸.退紅衫子亂蜂兒〉詞:「為伊去得忒多時,教人直是疑。」
3.即使是。唐.李賀〈春坊正字劍子歌〉詩:「直是荊軻一片心,莫教照見春坊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事情。如:「國是」。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彎。如:「直線」、「筆直」、「直徑」、「直挺挺」。
縱的、從上到下的。與「橫」相對。如:「直升飛機」、「直行書寫」。
公正無私、有理的。如:「直道」、「正直」、「是非曲直」、「理直氣壯」。
純樸無飾、坦白爽快的。如:「直爽」、「直話」、「直率」、「直性子」、「直來直往」。
不轉折、沒有阻隔的。如:「直通」、「直達車」。
呆板、僵硬。如:「兩眼發直」、「凍得我兩腿都直了!」
連續不斷的。如:「他一直對著我笑!」、「直到下課,我都還沒有看見他來。」
緣木求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爬到樹上捉魚。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語本《孟子.梁惠王上》。[例]他這種死板的讀書方法想得到好成績,簡直是緣木求魚。
南轅北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太行山去楚國,本應駕車向南,但車夫卻向北行,結果離楚國越來越遠。典出《戰國策.魏策四》。比喻行動和目的彼此背道而馳。如:「這個結果與原先計畫,簡直是南轅北轍,相差太遠了!」也作「北轍南轅」、「北轅適楚」。
蚍蜉撼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例句6 參考資料 解釋蚍蜉,一種大螞蟻。撼,搖晃。螞蟻企圖搖晃大樹。比喻自不量力。 出處唐 韓愈 <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自不量力」 故事 補充(1)相似詞:螳臂擋車、班門弄斧(2)反異詞:量力而行、自知之明 例句憑你這種不純熟的實力,還想和奧運選手同臺較量,簡直是蚍蜉撼樹。 參考資料金淵博、曾鴻儒合編<多功能成語典>,p,234,金安文教機構
無的放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毫無事實根據而胡亂的指責、攻擊別人。如:「你對我的指控簡直是無的放矢,含血噴人。」
亦步亦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上:「而武林陳允倩謂老杜不能青出於藍,直是亦步亦趨。未免揚許失實。」
強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列傳》載:在中國漢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時時侵擾邊境,一直是朝廷最為擔憂的強大外患。西漢武帝時,匈奴派人到漢朝來議和,朝中大臣王恢因為曾多次在邊境為官,深知匈奴的反覆無常,所以反對議和,主張用兵。而當時朝中另一大臣韓安國卻贊成議和,他認為漢朝軍隊若要討伐匈奴,必須長途跋涉,一旦經過長距離的遠征,無論是多麼威武勇猛的軍隊,必定已是人困馬乏。就像是從強弩射出的箭,一旦到射程盡頭就毫無力道,連極為細薄的絹絲都無法穿透;也像是強勁的風勢到結尾時,連一根羽毛都無法吹動。若以如此軍力去對抗以逸待勞的匈奴,沒有任何勝算。朝中其他大臣聽了韓安國的一番論述,都紛紛附和,於是漢武帝便與匈...
鳩占鵲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鳩不自築巢而強居鵲巢。語本《詩經.召南.鵲巢》。後多比喻以霸道強橫的方式坐享別人的成果。如:「那位副理才來工作兩個月,就儼然一副董事長的姿態,簡直是鳩占鵲巢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