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43.7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類的行為規範。《記.曲上》:「夫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2.規矩恭敬的態度或行為。如:「行」、「有」。《左傳.僖公三十年》:「以其無於晉,且貳於楚也。」
3.儀式。如:「典」、「婚」、「喪」、「成年」。
4.表敬意的贈品。如:「千里送鵝毛,輕情意重。」《晉書.卷七七.陸曄傳》:「及受,唯酒一斗,鹿肉一柈。」
5.儒家的經典。參見「三」條。
6.姓。如漢代有賢。
1.祭。《儀.覲》:「月與四瀆於北門外,山川丘陵於西門外。」《文選.揚雄.甘泉賦》:「集乎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
2.尊敬、厚待。如:「賢下士」。《呂氏春秋.開春論.察賢》:「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段干木。」
克己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舉止合乎節。《論語.顏淵》:「克己復為仁。一日克己復,天下歸仁焉。」《晉書.卷四六.李重傳》:「然古之厲行高尚之士,或棲身巖穴,或隱跡丘園,或克己復,或耄期稱道,出處默語,唯義所在。」
尚往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注重。尚往來指別人以相待,也要以回報。語出《記.曲上》:「尚往來,往而不來,非也,來而不往,亦非也。」
義廉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貴賤尊卑之分。義,行事之宜。廉,廉潔方正。恥,知善惡之別。義廉恥為古代提倡的四種道德規範,是治國的綱領。《管子.牧民》:「何謂四維?一曰,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不踰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
2.民國二十八年,教育部定義廉恥為全國各校共通校訓。並明示為規規矩矩的態度,義為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
分庭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的關係對等,以平等的節相見。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當。《儒林外史》第四○回:「但凡做的來,蕭雲仙就和他分庭抗,以示優待。」也作「分庭伉」。
發乎情,止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是儒家對詩歌創作的文學批評觀念。語出《詩經.大序》:「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義,先王之澤也。」後用以指男女交往應有的規律。如:「情侶約會最好能發乎情,止乎義,不要踰矩。」
彬彬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的貌恰到好處,不至於矯情多,也不至於粗魯無。如:「他對人彬彬有。」《鏡花緣》第八三回:「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後,彬彬有。」
知書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熟讀詩書,懂得節。比喻人有學識與教養。《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他少年聰慧,知書達。」《紅樓夢》第五七回:「幸他是個知書達的,雖有女兒身分,還不是那種佯羞詐愧,一味輕薄造作之輩。」也作「知書知」、「知書識」、「識知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基督教及天主教的入教。各教派的洗儀式和儀不盡相同,有的將受洗者的全身或半身浸入水中,有的在受洗者的額上灑水或滴水。行時,施洗者必須口誦規定的文,並奉三位一體真神之名宣告:「我奉聖父、聖子和聖靈的名為你施洗。」
2.比喻重大的鍛鍊或考驗。如:「經過炮火的洗,她變得更成熟、更能勇敢的面對各種逆境與挑戰。」
多人不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對人多行儀,別人是不會怪罪的。《官場現形記》第三一回:「橫豎多人不怪,多作兩個揖算得什麼!」《文明小史》第二回:「心想我今日的一番舉動,豈不成了蛇足麼?好在多人不怪。」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