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禮之大體     
瀏覽人次:152 收藏人次:0
  「禮之大體」是概括禮的大義,必須本諸天地自然,取法四時變化,仿效陰陽法則,順應人類感情;使人類與天俱來的良知良能,與仁義禮智的道德規範,兩相符合,而表示出人之所以為人的特質。故禮的原理,即在於體物不遺,體現天道天理的當然法則;而人類社會的道德秩序,亦不外是天道運行的自然秩序。
  據〔禮記‧喪服四制〕云:「凡禮之大體,體天地,法四時,則陰陽,順人情,故謂之禮。訾之者,是不知禮之所由生也。夫禮,吉凶異道,不得相干,取之陰陽也。喪有四制,變而從宜,取之四時也。有恩,有禮,有節,有權,取之人情也。恩者,仁也;禮者,義也;節者,禮也;權者,知也。仁義禮知,人道具矣。」文中並析言禮的由來,...
    
瀏覽人次:33442 收藏人次:2532580
代詞:此、這、這個。用以代替人、事、物。如:「言之成理」、「取而代之」、「總而言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助詞:相當於「的」。如:「莫逆之交」、「緩兵之計」、「前車之鑑」、「在天之涯」、「三分之一」、「三口之家」。
往、到。如:「不知所之」、「吾欲之南海」、「先生將何之」。
    
瀏覽人次:21488 收藏人次:14141872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大王: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瀏覽人次:20320 收藏人次:5241851
人類的行為規範。如:「禮俗」、「禮節」、「禮法」、「禮儀」。
表示尊敬的態度或行為。如:「禮貌」、「敬禮」、「行禮」、「禮賢下士」。
儀式。如:「典禮」、「喪禮」、「成人禮」、「成年禮」。
贈送人家的物品。如:「禮物」、「獻禮」、「送禮」、「禮金」、「禮餅」。
尊敬、厚待。如:「禮遇」、「禮聘」。
禮拜:A>向神行敬拜禮。B>基督徒於星期日集會,敬拜上帝的儀式。如:「星期日是基督徒做禮拜的日子。」C>一個星期為一禮拜,星期日為禮拜日。如:「下個禮拜開始期中考。」
    
瀏覽人次:12978 收藏人次:2774540
人或其他動物的全身。如:「身體」、「人體」、「體質」、「體力」。
身體的某部分。如:「肢體」、「四體不勤」、「五體投地」。
親身的。如:「體驗」、「體會」、「體察」。
事物的本質形態或主要部分。如:「固體」、「液體」、「主體」、「物體」。
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如:「體諒」、「體貼」、「體恤」。
一定的制度、體裁或格式。如:「文體」、「政體」、「體例」、「體制」。
文字書寫的形式。如:「字體」、「草體」、「顏體」。
數學上指立體的形狀。如:「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
大體     
瀏覽人次:2339 收藏人次:0
1.大略、概要。《淮南子.氾論》:「見者可以論未發也,而觀小節可以知大體矣。」
2.大約、大致。《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山東食海鹽,山西食鹽鹵,領南、沙北固往往出鹽,大體如此矣。」
3.心。《孟子.告子上》:「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
4.整個局面。《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傳》:「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
男女有別     
瀏覽人次:1429 收藏人次:0
語出《禮記.昏義》:「敬慎重正而后親之,禮之大體,而所以成男女之別,而立夫婦之義也。男女有別,而后夫婦有義。」指男女的生理、心理均有所差異,故所受的傳統禮教規範亦有所區別。《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你我萍水相逢,況且男女有別,你與我無干,我管你不著!」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